近年來,關於「明朝的那些事兒」的書出了不少,明朝經濟科技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元朝更是橫掃歐亞大陸,軍事技術獨步天下。當時的歐洲、亞洲其他國家都還是些夷蠻土著,對天朝只有膜拜的份。一代天嬌的元朝人自視高貴已經無須多言,明朝人也是非常的自信,把什麼都做到極致,以向世界彰顯天朝神威。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陽明心學,造船航海,槍炮火器之外,醫學的昌明也是不遑多讓。
從流傳下來的元明時代的醫學典籍可以看到,當時對藥物、診斷、治療的分類和研究非常科學合理,而且認真細致系統有條理,已經很接近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本書即使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也不失為一本極有價值的科學論著。
今天我們只講中國醫學其中的一門,針灸術。明眼人都知道,針灸的療效主要依靠針灸醫師的操作手法和臨床診治功力,以當時元明兩朝人的武學功底,內功心法,加上喜歡鑽研探索的精神,把針灸術無論是在理論還是治療上,都硬生生地推到了中國歷史的一個高峰。
首先,針灸術的基礎是確定人體的經絡穴位,包括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奇經八脈的位置走向和功能作用,以及各條經脈之間的相互絡屬關係,在經過兩千多年的探索發現之後,到元明時代都已經確定下來了,在以後的時間,甚至到現在還只是在繼承,基本上沒有什麼創新和提高。
也許是當時戰亂頻繁,亂世之中什麼田宅家產都顧不上了,活命最緊要。所以在金元明時期的醫術很是了得,產生了著名的「金元四大家」、李時珍等名醫。元朝有位針灸大師竇漢卿更加犀利,身為漢人居然官至昭文馆大学士、太师等职,累封魏国公。他寫了一篇短短的針灸秘籍,名叫《標幽赋》,起首的兩句就把人鎮住了:「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予心」。一出手就知道是高手,講的都是上乘功夫,精於針道者,必先知曉天時變化與人體氣血流注之理,施針時的操作手法和心神狀態都要了然於胸。而且通篇行雲流水,理法精妙,是神醫扁鵲之後神一般的人物。
明朝在金元針灸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李時珍除了寫《本草綱目》外,還寫了一篇針灸專著《奇經八脈考》,其中影響後世深遠,也頗具爭議的一句話:「內景隧道,惟反觀者能照察之」就是出自這裡,意思是:人體的經絡,惟有通過自身的返觀內視才能感知意識到。這個在目前無法確定,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只好有待於將來的科學去驗證了。另外還有兩個代表人物和著作,分別是高武的《針灸聚英》和楊継洲的《針灸大成》。
這兩本醫書在總結前人理論經驗的基礎上又能夠有所創新發揮。特別在針刺手法方面,在單式針刺手法基礎上,逐漸總結形成20余種類似組合拳的復式針灸手法,如「飛經走氣」、「靈龜探穴」、「青龍擺尾」、「赤鳳搖頭」、「龍虎交戰」等等,大大地提高了針灸的療效。
其中最著名和令人驚奇的復式手法大概就是「燒山火」和「透天凉」。「燒山火」是通過捻轉針身的次數和方法,以及調節進針深度的變化,即時可以讓患者感到針下皮膚發熱的針灸手法,反之「透天凉」則是施行手法後針下皮膚發凉的手法。不過現在能夠做到這種效果的針灸醫師恐怕已經是鳳毛鱗角,基本上失傳了。俗話說:「慢工出細活」,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去潛心做慢功夫,效果自然就做不出來,或者是做出來的效果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部分圖片來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