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全脑教养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相信每个家长都有碰到过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突然爆发的大哭、吵闹、闷闷不乐、恐惧、坐立不安等等,但每每试图让他们安静下来/开心起来却常常失败,于是不少疲惫不堪的父母们会采取“让他自己冷静一下”、“打一顿就好了”、“嘴上安慰安慰再给颗糖吃”这些看似立竿见影的处理方式。
但按照现代儿童教育理念来看,这种不走心的处理方式,从长远上说,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全脑养育法》认为:正确的安抚孩子的情绪,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类的大脑具有相当强大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在大脑体量高速发育的幼儿时期尤为明显。而父母对幼儿情绪的正确处理,能够直接地塑造孩子正在成长的大脑,使孩子能摆脱情绪的控制,成长为高情商的人。
那么,当孩子的情绪来临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一句话:父母接纳孩子的感受,向孩子提供他们的经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下面是how&why:
1.接纳孩子的感受
首先父母应该牢记,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比如一个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很可能会为了一个放错位置的帽子哭闹不止,错误位置的帽子严重地扰乱了他内心的秩序感,给他造成了莫大的混乱与不安,而这种感受,是成年人很难感同身受的。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父母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所以,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淡定的、充满关爱的接纳他的感受与情绪,允许情绪的释放,而不是一味的通过各种手段“止哭止闹”。
2.帮助他们复述故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时,“复述故事”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复述故事所具有的魔力。
一个亲眼目睹自己的保姆车祸受伤的2岁小男孩,因为恐惧而剧烈的哭闹时,他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她(保姆)不会有事的!”,他们安慰孩子之后就会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去买冰淇淋吧!”接下来几天,他们都会试图避免讨论这次事故,以免孩子觉得难受。
很惭愧的是,这也是我脑子里首先浮现的解决方案,但它是不妥当的。
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是 ,年幼的孩子的心理发育中,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是全能的,他周围的一切都因他而发生,在这个故事中,如果他的父母避免与他讨论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会困惑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他还深陷在强烈的惊慌情绪中,但是却没有人告诉他,也没有人帮助他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情绪。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得到正确处理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大脑及心理地发育,他直觉地认为这件可怕的事与他有关,从而可能在成人后形成深深地恐惧。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父母立刻拥抱惊恐哭闹中的孩子,待孩子情绪逐渐平复之后,反复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复述这个故事,并为他补充事件的细节。
幸运的是,这个小男孩的母亲正是这么做的,她帮助孩子一遍一遍的复述这个故事,尽可能地为他补充细节。这种方式使小男孩化解了恐惧和痛苦,使他摆脱情绪的控制。同时,这样也帮助孩子提取事实的细节与内在的逻辑,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再直觉性的自责形成潜意识中的恐惧。
3.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但是,人生就是充满了无奈啊,永远都有不能被满足的愿望,比如被大人无意中破坏的秩序感、想要而不得的玩具、拼尽全力也提不起的箱子、各种各样的跌撞,以及不得不面对的打针吃药等等。在大人看来,无法满足的愿望,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情绪问题,但其实并不见得。
在完全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他复述故事梳理原委之后,孩子就能够很好的消化情绪,并将注意力转移到事情本身,开始着手为自己寻求解决方法了。
这时,父母只需要跟孩子一起,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