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简书及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好多牛人都在传达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你想打开一个知识领域的大门,那么现在马上立刻行动,第一步就是去搜寻书单,找到关于这个领域的5-10本书,当然你可以选择更多,先粗略的泛读一遍,并记下你觉得有用的东西,看完几本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作者的观点有很多重合的地方,那么你找出这些重合的地方,认真学习,你基本上就算打开了这个知识领域的大门。今天我看完了日本作家美崎荣一郎的《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之后,就发现作者有个“科内尔笔记法”的观点和我昨天看的日本作家高桥政史著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中黄金三分法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个“科内尔笔记”并不是作者美崎荣一郎的创造,只是说他比较认同这一方法,而我想表达的也只是这两本书有相同之处,让我感到很惊喜,就像久别重逢。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一书中主要讲了三类笔记本、创意笔记、会议笔记、学习笔记、研讨会笔记。
其中三类笔记分为记事笔记本、航母笔记本和日程笔记本。记事笔记本主要记录两大类,一是灵感类,而是任务管理类。灵感类主要记录的是平时脑海中突然迸发出的小灵感、小创意、小想法,还有一些不能忘记又必须要记住的数字,专有名词类的关键词,任何你觉得有用的信息和想法都可以写在记事笔记本上;任务管理类则主要是记录工作中的待办事项,并尽量写详细。记事笔记本的主要用途就是收集信息,特点是比较杂,这类笔记本可以选择小一点方便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这样方便随时拿出来做记录。航母笔记则是将记事笔记本中同类的信息进行一个资源整合,搭建基础框架,快速总结出重点,做一个初步的方案记录在笔记本上。日程笔记本则是要与前面两种笔记本搭配使用了,日程笔记本主要是写上一周工作安排、一月工作安排、一季度工作安排、一年工作安排等,在工作中,将日程本摊开放在显眼处,时刻提醒自己工作时间,不要逾期。
作者还告诉了我们如何做创意笔记,作者认为,创意产生的关键在于整合所有信息。有两点可以注意,其一:提取关键点,给自己一个限定的时间,10-30分钟,关于主题,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随心所欲,不要在意是否有用,想到了,就写下来;围绕这些关键点进行一个展开思考,由关键词想到的任何事物,依然遵循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个原则,不管是否有用是否幼稚是否不值一提,先写下来。其二:走出去,当你觉得你什么都想不出来时,站起来,远离办公桌,出去走走,换个不一样的环境,或者利用下班途中、休息的时间,再积极思考你的项目,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会议笔记,我理解的重点有三点,其一:本次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会议其实是没有结果的,如果带着要得到某种结果的目的去开会,那么你会很失望,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本次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好,这样我们就是带着问题去开会去思考;其二:记录下when、who、what;其三:用科内尔笔记法记笔记,这个就是我开头写到的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它的方法就是把一页纸等分为三份,左侧写记录,中间写关键词,右边写概要,是不是很熟悉,和我昨天看的方格笔记中的黄金三分法如出一辙,左侧的记录即板书,中间的关键词即疑问和重点,右侧的概要即总结。在做会议笔记时,还有一个小要点,就是可以把开会时的座次表画出来,并按座位写上参会人的名字,在名字的旁边可以写下他们的发言,可以用颜色来区分它们,这样看的时候更简洁。
作者在本书中还提到了学习笔记,学习笔记主要应用在我们考试获取证书上,学习笔记主要是需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考证书,拿证后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提升,以及给自己限定一个期限和制定一个计划。那么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再来看看我总结的最后一个笔记,研讨会笔记,这个也是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听会,明确自己现在正面临的困难或疑问,有目的的听会会让你更容易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这些基本上就是我工作中会遇到的一些笔记了,按照这个总结,我可以基本搞定我的工作笔记,在作者的这本书中,对于记笔记,还有两个小技巧。一:工作流程一般分为设想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每个阶段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做记录,可以更快更清晰的分辨出哪些属于哪个阶段,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在笔记本的右上角,用便利贴写上该项目的截止日期,以便随时提醒自己不要逾期,注意工作进度。
在做笔记时,记事笔记本、航母笔记本和日程笔记本要搭配使用,便利贴作为辅助。
我们真的时时刻刻都需要学习,带有目的的学习其实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
放上我的第二篇方格笔记,这次尝试了加入手绘,嘿嘿。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心情都愉悦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