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领导力“想”之又“想”
——读《学生领导力之联想》有感(第1稿)
连续四日,拜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张新平教授的《学生领导力之联想》一文,正文1078个字,不断咀嚼回味,发现自己绕在文字中进得去出不来。感觉又回到了半年前,李教授让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的学员们读《中国班主任研究》序言一样,短小而精悍的文字中,蕴藏着大玄机,深藏着大方向,隐藏着大智慧。
将领导力与学生关联起来的“学生领导力”这一术语的出现及其在中小学越来越广泛地得以使用,这本身就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它预示着学校中这一长久以来居于被设计、安排和教育的最大人群,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控制走向参与、边缘走向中心。
联想到“你好,寒假”“你好,暑假”的活动方案设计,李教授一再提醒要有学生立场,要有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要有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要有学生积极展示活动成果。我一开始习惯性的包办代替,总觉得学生还小,他们很忙,交给他们办事有点不放心,但是因为是专家的意见,再加上微信群里“种子老师”放手发动学生,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心中的担忧和顾虑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放手一点、再放手一点,事实证明:如果我们把孩子看小了,孩子永远长不大;如果我们把孩子看大了,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大!
学生领导力术语的进步性,首先表现在它突破和改写了人们建构起来的有关领导的传统观念。旧有领导观点认为,领导行为多发生在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强制中、多知者对少知者的指导中、年老者对年少者的告诫中。而学生领导力虽然不完全否定这种传统的领导定见,却将人们的眼光更多地转移和聚焦到领导力所蕴含的人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上,特别是其中的那种由下向上的领导影响上。学生领导力展现出来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处在下位的年幼的少知的儿童少年,他/她们有能力有本事影响进而领导那些高高在上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那些长期被置于教育、训导、塑造角色上的儿童少年,在课堂上、班级里、活动中通过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者合作而不只是“配合”,而成为了真正的学习者、知识的共建者、学校生活的共创者。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有些许沉重。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老师教,学生学”,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我是校长、班主任、老师,你们听我们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课上不懂不会,误以为是他注意力不集中,殊不知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注意力怎么可能集中。学生学习态度懒散,误以为是厌学情绪导致,殊不知任何现象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如果学生是配角,他/她怎么可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轮到自己有时做讲台上的老师、有时做讲台下的学生,就会有深刻的体会,遇到互动性强、幽默风趣、有人格魅力的专家导师,自己就会情不自禁被吸引、去投入、有成效,因为他/她的眼中有学生,心里有学生,行动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我的导师黄静华有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我需要自觉参与或不自觉被推到学习的前沿,和老师们一起“吞吐”知识、形成智慧、改变生命状态,共同创造新鲜有趣的校园生活。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多搭建成长平台、多得到展示机会、多提高信心能力。这就是张教授所认为的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领导力”吧。
数年前,就有“小手牵大手”的各项活动,不乱扔垃圾、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进行垃圾分类等,孩子能做到的家长不一定能做到,同样,在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学养涵养方面,学生能拥有的老师不一定能拥有,所以,老师适当把姿态放低一点,学会理解、学会倾听、学会认同,让学生的主角意识得到增强,主体地位得到认可,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得到激发和巩固。我们的教育本不需要伤透脑筋、斗智斗勇,我们的教育应在牵手中谋发展,在合作中求突破、在赏识中有提升。我们要把学生托起来,让他看到蓝天白云,让他学会飞翔;而不是把他打压下去,让他心灰意冷,让他陷入无边的麻木和绝望。
学生领导力术语的进步性,还表现在从更深远的意涵上启悟人们,领导力不是一种物化了的和被固化的权力性资源,而是深深地扎根在“学”与“生”的合融共舞中。学生领导力是由“学”的领导力与“生”的领导力共同编织起来的一种整体性影响。所谓“学”的领导力,是指源自学习而生发出来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基于学习、指向学习却又提升着学习。任何人,只要热衷于学习,学得专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自然而然地拥有这种领导力。而一旦没有了学习,离开了学习,任何人,不论其职务多高、资历多老,就都难有领导力了;所谓“生”的领导力,是指源自生活、生存和生命而内生起来的领导力。只有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和健康快乐的生命成长中,领导力才能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离开了日常生活和生命关照的领导力,一定是不讲情理也不顾法理的让人厌恶和诅咒的领导力。
在2018年6月4日-5日,新基础教育共生体学校的专题研讨会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全国现场研讨会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翁文艳老师多次发表对“学生领导力”的看法,在她看来领导力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能力,在自我管理、同伴互助、榜样力量、自我提升、责任担当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品质。
回顾我们“七色花”中队从2017年3月10日开始,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进行具有班级文化与班级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先后开展了“东方大港”研学旅行、寻访武康路名人故居、探寻绍兴文化之旅、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世界“非遗文化探寻”、滴水湖西岛上的“寻根问祖”活动等,如今孩子们研学旅行自动化,有梅兰芳故居行、苏州之旅、君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探究“怪坡”之谜等,丰富多彩的校外学习生活构建起了“第四教育世界”,“玩中学、学中玩”,已成为我们向往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从家长袖手旁观到志愿辅佐,从老师设计实施到服务引导,学生领导力被充分培育、促进和激发。今年暑假,我们预期去安吉竹博园和临安天目山,前期的问卷调查、意见征询、行程商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学生提供真心喜欢的教育方式,为教育创造生态化的生活场域,为生命创设舒心怡人的成长氛围。没有学习和生活的厚实土壤,没有清风雨露的温情润泽,没有生命内在的能量激发,就不可能孕育出学生领导力的丰硕成果。
学生领导力术语的进步性,提示我们要在学校生活中将之放在关键位置,学校组织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要着力培育、促进和激发学生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向上尚学的领导力。为此,当下学校组织亟需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观念上,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坚定地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富有魅力的领导者,而其前提是要无条件地尊重、信任、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二是行动上,包括校长在内的全体教育者要牢固地确立互联相依的基本立场,真正明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只有当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班主任、校长透彻地理解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与学校的这个道理,学生领导力才会有厚实的和肥沃的生长土壤。
基于学生立场,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都能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平台、资源和帮助等。华师大杨小微教授在《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追求》中有言:当今社会,在应试取向及办学的利益驱动之下,出现了学校教育的“沙漠化”现象,即人们所说的“有教书无育人,有知识无生命”。当代教师职业的基本责任是对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负责。从终身教育的理念看,不只是关注学生当下的成长,更要对他终身学习与发展负责任,具体而言就是要为他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意义上的“双基”,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兴趣、志向、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在内的综合素质意义上的“奠基”。以学生的成长作为设计和实施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当前教育者亟待坚定起来的立场。这与张教授“向上尚学的学生领导力需要培育、促进和激发”的观点不谋而合。教书育人,宏观上,适应社会进步,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微观上,体现出对于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的育人价值。
读到这里,我俨然对自己的初次阅读不甚满意:读文读字读不出核心观点,看文看字看不出作者思想,想文想字想不出理论高度。正如张教授所言:心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读书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掺不得半点水分,就当是有幸加入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2.0班的开篇,以此为起点,向着学生领导力的思考、教师领导力的生发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