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年前,经常跟爸妈往返两个城市之间。开车的话,得先翻个常年不化雪的冰大阪,然后途经一片大草原,我们把那儿叫做黑熊沟。可能是很久前经常有黑熊出没,才以此命名的吧。
黑熊沟啊,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只要路过那里,人们都会停下车,走走停停的去采很新鲜很水灵的蘑菇。
那会年纪小,觉得只要长的是那个样子的,就都是蘑菇。采了一小塑料袋,比妈妈采的都多,很是骄傲。
休息的时候,妈妈翻了翻我捡的,告诉我里面大多都是“狗尿苔”,苔藓的一种。我很不服气,固执的认为这就是蘑菇,是能吃的。
就像我们有的时候会固执的认为自己做的事,说的话,判断的理由 是没有问题的,你们说我说错了,就是不对。
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把自己恰恰卡在胡同里,只知道胡同一方天地,却不知天外还有天。
听的进别人好言相劝的话,潜心去求证自己说的做的究竟对不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正途。
我说狗能吃巧克力,朋友非说狗不能吃,能不能 能不能,争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沉下心来,让专家、书本和他人经验告诉你,你对还是朋友对。
要相信,一山还有一山高,你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见能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就在那里,它只是长得高而已”。
—— 猫叔
妈妈不顾我的执着,没有说话,而是把我采好的蘑菇都倒出来,开始一一归类。
一摞是成色很好的真正的蘑菇,一摞是“狗尿苔”,一摞是虫咬了的蘑菇,还有一摞是颜色比较诡异,看起来就不正经的蘑菇。
这回,我看出点味道来了。
“狗尿苔”很软,很小,菌柄是空心的,闻着有股子怪味;而蘑菇,菌柄较长,比较结实且味香。
其实妈妈不说,我也知道之前是自己错了。有了对比,就有了高下之分。
长得类似的,不一定就是你需要的;
被大家捧的,不一定就是你需要的;
适合所有人的,也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的。
就像这“狗尿苔”一样,它虽混迹于蘑菇界,却在分类中,被淘汰。
以此类推,假如某天我看到了大牛们推荐的好多课程,我觉得都很好,都想学,那就都买来学么?
精力先不考虑,单就学习成果有没有用,就能筛选掉好一批,因为你目前学了那些,既霸占了精力不说,还暂时用不到,还不如腾开时间去深度学习那些对你而言更有用的。
那就先观察,看看手头要处理的这些事情,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要点,我的目标和任务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落实;
然后再分类,现在有用的,暂时有用的,必须的,可选的,有害的,有利的,耗时间的,省钱的,等等等等。分门别类后,对于自己想要的,想达到的,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最后再定义,定义出 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现在要做的,哪些是要尽快处理的。定义出你的规划,然后去做。
其实,谁又不是从胡同里走出来的呢?
总是要经历的多了,看的多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的,适合的是什么。
美好的东西,总是要经历一番寻找,才看得到灯火阑珊处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