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伙伴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小何与您牵手学导图”,让我们一同行走在成长迭代的道路上!
今天,我通过对丽芳老师《思维导图开启你的思维之路》课程要点的梳理归纳,并结合手绘导图笔记,一起开启我们的思维之路。文章分为三部分:
一、引言
(一)中心图案:一座屹立于理想天堂的思维宫殿。
(二)一级分支:由神奇大脑、发散性思维、无限储存量、思维成长之路、彩蛋时光等五个纬度。
(三)二级分支:采用了关键词、图结合方式,将抽象知识要点呈现而出,帮助大家搭建学习框架,达到借力省时的阅读效果。
(四)读本推荐:考虑到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与延伸性,特附上相关书籍材料供伙伴们阅读。
二、知识点串联解析
文章看到这,相信小伙伴又有点懵了。忍不住问小何:“不是学习思维导图绘制吗?怎么就扯到了神奇大脑、发散性思维等科学术语呢?”其实啊,思维导图的创造过程就是模仿人脑对信息连接、加工、传递方式。所以,搞清楚我们的大脑的内部结构、运作方式是用好思维导图的前提。让我们来一场“大脑探险”吧。
(一)神奇大脑
现代脑研究认为:我们的大脑约由1万亿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神经元细胞都具备思考功能,是一个强大的微数据处理与传递系统。当一个给定信息或思想穿梭于脑细胞中,就建立起一个电磁通道,称之为“脑图谱”。当初的信息被多次加工,慢慢思路轨迹和记忆,直至演变成一种习惯。当这些数量庞大的脑细胞抱团一起时,形成众多脑图谱合力传递加工信息时,我们的大脑就会激发出无限潜能。
小伙伴们,我们的大脑是不是很神奇!!1
上一篇简书中,我们了解到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工具。请伙伴们尝试地将导图的中心图案联系起来思考。当中心图案向四周辐射出众多线形与图像用于记录思绪工作时,是不是犹如上图的脑神经元(树突)所发散出来思维信息传递的方式,二者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处。
同时,我们的大脑拥有一种“趋于完整性的格式塔”。面对新信息时,大脑会展开思考过程,这个过程由接收、保持、分析、输出、控制这5个步骤构成。当思考过程出现短暂的空白反应时,我们的脑神经元会自动产生联想、回顾来不断填补,使之再一次趋于完整。其实,思维导图引导思绪产生的过程就是运用大脑格式塔完整效应,借助关键词、关键图像的提醒引导功能,实现脑海中思绪的无限延伸,记忆的不断成熟。
(拓展阅读:《东尼博赞·启动大脑》)
(二)发散性思维
20世纪60年代,罗杰·佩斯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他认为左脑是理性逻辑脑,右脑为感性发散脑。其实,我们的右脑还被赋予不同的名称:
(1)祖先脑:延袭老祖先的遗传基因;
(2)无意识脑:容易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及心里活动;
(3)节能脑:由于右脑是利用图像、节奏等方式来反应记忆,这就使得对脑部空间利用率要高于左脑,对于学习就显得更为省力;
(4)行动脑:面对信息时,右脑能做出瞬间的判断;
(5)创造脑:人天生就是艺术创造者,只因后天理性学习的影响下,左脑逐步被开发,而右脑受到冷落。右脑的空间思考、想象优势,赋予它无限的创造可能。
需强调,虽然人脑对图像的接收、记忆识别度远高于文字,但我们在学习中切不可一味追求图像而忽略文字。左右脑通力协作可以更高程度地发挥大脑潜能,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如何合理运用关键词、关键图像是提升工具使用效果的要点之一。
(三)大脑的无限储存量
为了使小伙伴们更好地直观地理解大脑无限储存量:“∞”,本文将语言文字、视觉图像一一对应绘于下图:
当我们识别左右两侧的文字、图像,可以瞬间掌握相关信息量,并进行双向记忆联想。例如,当我们看到“鱼”文字时,脑中自动浮现“红白相间的鱼儿”;当脑中想起“蓝色大象”图案时,同时能牢记“大象”二字。当我们在创造思维导图就时常运用到文字、图像双向传递、转化的思考过程,实现拓充我们大脑的无限储存量。
(放松时光:推荐《超体》其讲述人类大脑潜能被无限开发的故事)
(四)思维成长之路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将智能定义为: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有9种范畴:
1、语言
2、数理逻辑
3、 空间
4、身体运动
5、音乐
6、人际
7、内省
8、自然探索(于1995年补充)
9、存在(后补)
加德纳对不同的智能有着不同的描述,详见下表1、2: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清晰地讲述人类智能开发、思维成长的过程。同时,提供了更好地认知自我,发现潜能的理论依据。
(拓展阅读:加德纳提出“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月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三、彩蛋时光
今天的彩蛋时光,想与大家分享下当时我的学习方法与心得:
(1)学习方法:在学习严谨、抽象、枯燥的科学概念时的方法。本次课程我先采用粗略通听全文,使脑海中对课程有了宏观知识架构。第二遍采用精听,并边做1.0版导图笔记,当再次遇到晦涩知识点时,努力联想到生活化场景或视觉化图像,去减少学习阻力,留下思路的轨迹,尝试将脑海中的思路转化为学习成果。第三遍,对照复盘,补缺听课盲点,创作2.0版笔记,撰写简书,用文字、图像输出方式在大脑中形成记忆。
(2)学习心得:大脑就是神奇的存在,只要我们愿意花精力去激发它的无限潜能,拓展我们的认知高度与思考广度,借助导图工具高效思考辅助优势,我们也能塑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思维殿堂。
(写于2018年4月17日夕阳西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