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苏东坡说: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唯屈子一人耳!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其祖上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受封于屈地,其子孙即以屈为氏。楚怀王时,屈原曾作“三闾大夫”,负责管理和教育楚国的贵族子弟。后来楚怀王又任命屈原为左徒,负责国内的重要政治事务和外交出使等工作,是仅次于令尹即国相的职位,地位很高。
当时处于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势均力敌。以秦国为首的“连横”和以楚国为首的“合纵”两派斗争激烈。屈原在外交政策上,坚决主张联齐抗秦的“合纵”战略。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变法,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楚怀王委任屈原起草指导改革的《宪令》。
改革必然会触动楚国贵族的利益,因此发生了上官大夫“夺《宪令》之稿”的事件,并引发了屈原与反对改革的贵族们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屈原失败,失去楚怀王的重用。
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后,秦国借此机会,派张仪出使楚国,用重金贿赂楚国的重臣及内宠,使楚国与齐国断交,之后楚怀王又在丹淅被秦国大败。至此,屈原主张的内政外交政策全部失败。后来秦国欺骗楚怀王入秦,屈原认为是个阴谋,极力反对。但是怀王在子兰的劝说下,还是去了秦国,最后被秦国拘禁,客死在秦国。
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子兰做了令尹,掌握了楚国的大权。屈原认为怀王的死与子兰有很大关系,因此对子兰多有怨怒和责备。子兰于是同上官大夫一起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大怒,将屈原流放。
屈原目睹国事日非、民族衰败,在矛盾痛苦之中到处流浪二十年。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大将白起攻陷了楚国的国都郢都,二十二年,秦国又攻陷了楚国的黔中郡,屈原愈加感到国事无望,在悲愤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时年六十五岁。
屈原流传于世的作品,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一篇,《卜居》一篇,《渔父》一篇,共二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