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午餐闲聊,一位同事感叹,现在有些幼儿园老师显得有点功利,总是希望孩子能从各种活动中学点什么。扪心自问,自己何尝不是如此?现在这么多的“鸡血”妈妈,她们哪个不是或多或少的急功近利?
当孩子和小朋友玩时,希望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当孩子一个人玩时,希望孩子能学会独处,培养专注力;当陪孩子阅读时,希望孩子能学会识字;当带孩子出去旅行时,希望开阔孩子的视野;买书买玩具,希望是益智的……是不是感觉我们没有对一件事不抱有目的呢?甚至像个商人,希望投入立马能见效,何其地急功近利!
杜威说,教育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之中。教育的目的无非是教育之外的人的目的。
的确如此,作为成人,我们的目的性太明显,以至于孩子如果在玩在我们看来无用的游戏、乃至发呆时,我们便焦虑,便去干扰,想把他们引到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游戏上来。
比如,某日五岁的儿子将跳棋弹珠摆在桌上玩打仗游戏,左手拨过来,右手拨过去,玩得不亦乐乎。玩到高兴处叫我们陪他,我和他爸觉得这个游戏太无聊了,不愿意陪。他爸甚至当面就说这么傻的游戏你自己玩吧。儿子玩得高兴也没在意爸爸的话,接着自己玩。在我们看来,玩这种游戏就是无聊,如果玩雪花片、乐高等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能培养专注力和动手能力。只是所幸的是我们还没粗暴到制止他玩。
蒙台梭利将儿童的心理畸变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依附,意思是一些成人总是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活动去替代孩子的活动,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活动无价值,越来越依赖成人的指令,否则就无所适从。
我们在责怪孩子缺乏独立性时,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过度引导?很多孩子的问题都可以在成人的教养方式中找到答案,只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以“为你好”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成长路上的属于儿童才有的快乐。
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早早地学着学那,生怕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唯独忘了孩子该有的玩耍时间。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刻意地将玩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谁能说孩子在野外捉蝴蝶不如学英语有意义呢?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过于焦虑,过于功利,急于塑造一个我们理想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自主性。成功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自我成长更为重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功成名就,但每个孩子都会长大。
人生的路上哪里有什么跑道呢?如果有,可能也是一场户外的马拉松跑,有平坦大道,也有泥泞小路,有绿色原野,也有黄沙漫天……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如何去应对各种路况,而不是在起跑线上抢跑。
对孩子我们得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平淡,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最大的幸福!从现在醒悟还不算晚,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