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拖延症晚期患者,深知拖延懒惰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大阻碍。毕业之后我就对时间管理这个领域兴趣浓厚,也阅读了这个领域很多经典书籍,8月份再次启动时间管理主题阅读,看了10本这方面的书籍。看完之后有一个深刻的领悟,其实时间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大道至简,法无定法”,我们只有实践各种经典的时间管理方法,借鉴各种时间管理达人的方法,然后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最后付诸实践,付诸行动,努力坚持。时间管理的奥秘在于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一切方法都是空谈。
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也只是蹒跚学步、摸索探索阶段,虽然看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经典理论,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时间管理系统。那么,我就时间管理主题阅读,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认识拖延症背后的原因,才能治愈拖延症
一直以为拖延症是时间管理能力不足造成的,直到看了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才发现拖延症是一个心理问题。拖延症主要来源于害怕和恐惧的心理,有些人因为能力不足,害怕失败而拖延紧急事情;有些人因为害怕过于优秀,被别人孤立而刻意拖延;还有些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掌控力,宣扬自己的主导权而不断拖延。那么如何治愈拖延症呢?首先就要把自己当成实验对象仔细清查存在哪些拖延症,并分析这些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利用时间管理工具有效应对。丁小云的《7天治愈拖延症》中,也介绍了当下常见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社交恐惧型拖延症、上网成瘾型拖延症产生的原因,而他的应对方法比较理想化,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以游戏者的心态管理日常事务。
除了心理方面的原因,人类天生就有懒惰拖延的基因。人类的本性就是及时行乐,有什么欲望总想着立刻满足,有什么挑战性的事情能拖就拖。所以大部分人都有拖延因子的,只有极少数人与惰性、拖延、贪婪等人性进行死磕、较劲,通过自我革新实现人生目标。拖延症真的是人类进化的可怕敌人,我们之所以焦虑、担忧、自责和内疚,是因为我们屡次对自己许诺又屡次爽约。当我们认识到拖延症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这样我们会不会放过自己,不会太苛责自己,也放下了不安的情绪。这是治愈拖延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吃掉那只青蛙,完成每天最重要的事
在认识到拖延症产生的心理、基因等方面的原因后,如果你立志做一名努力上进、非常自律的人,那么就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里提到,你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你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情。80/20法则告诉我们,80%的价值都是由20%的工作产生的,而剩下的80%的工作只能产生20%的价值。随着年岁渐长,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弥足珍贵,一定要倾注在真正有价值的20%事情上。阿兰·拉金《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里提出了“拉金式问题”,即我现在最应该做什么?一旦想到答案,就立刻去执行。我们要学会不断地想自己提问,然后分辨出当前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
有句谚语说,如果你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的话,那么这一天里再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活青蛙”就是那件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积极采取行动就会严重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我每天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列出当天必做的三件事,标出最重要的那件事,然后我就会不自觉、习惯性地规划日程、浏览豆瓣、更新微博,等我一圈刷下来马上就到吃饭的时间,经常导致当天的任务无法完成,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我每天有写手帐的习惯,本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反而在工具上浪费太多时间,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就规定每天早到办公室半个小时,就像写晨间日记一样写好手帐,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都先去吃那只最丑的青蛙,然后再利用碎片时间完成手帐。
确定下一步行动,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法宝
每天把精力和时间用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你才不会有虚度光阴的迷失感。当你学会吃掉那只青蛙的技能,就好像快刀斩乱麻一样,瞬间理清了盘根错杂的日常事务。所以精准判断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治愈拖延症的第二步。但是就算你确定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感觉心乱如麻、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办?你只需要确定下一步行动,就像多米诺效应一样,形成一个推到一个的连锁反应,不断推动任务快速突破、向前推进。我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资源,在集中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疲倦,然后开始东游西荡、无法集中。这个时候我们要盯牢当前任务的下一步行动,时刻把注意力拉回到当前重要的任务上。
戴维•艾伦《搞定》是时间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GTD理念,成为大家用来轻松高效完成工作与个人事务的最佳工具。GTD的核心就是要确定下一步行动。时间管理达人邹鑫的《小强升职记》,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形象生动地阐释了GTD时间管理理念,可操作性比较强。这本书也提出,你的脑袋里只装一件事——你的下一步行动。我们要区别项目和行动这两个概念,项目是可以分解成很多的任务,而行动是不可再分解、可以马上执行的任务。比如,我每个季度都要编辑出刊单位内部期刊,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项目,可以拆分封面照、卷首语、工作采撷、精彩文萃、封底照等任务,而行动则是指征集照片、征集文章、修改文章等具体任务。我们写在日程本或者清单上的待办事项,一定是可以不假思索、马上着手去做的行动,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每日待办清单,快速地吃掉那只青蛙。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让你的时间看的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间管理的经典工具有很多,比如四象限法则、GTD理论、番茄工作法等,我唯一推崇并且坚持至今的就是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很多时间管理达人会推荐很多APP应用来协助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番茄钟、奇妙清单、潮汐、小容等,我都下载过来试用感觉都没有苹果手机自带的时钟、备忘录、提醒事项简单方便,用一段时间就会卸载掉,感觉一点都不好用,自然也坚持不下来。而iHour这个记录时间的APP是我坚持使用四年多了,期间因为更换手机而数据丢失外,从未间断使用过的软件。2016年至今,阅读时间积累了近1000小时,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我之所以强调就像记账一样,仔细记录每一笔时间开支,是因为记录时间有很多好处。首先会让我们产生对时间的敬畏,年龄越长,时间越宝贵,我们要惜时如金。其次,只有认真记录,才能让我们审视时间管理的黑洞,改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第三,更加直观地了解在感兴趣领域的时间投入状况,把学习成果数据化,做到心中有数。丹尼尔·科伊尔《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指出,所有的世界级专家都需经历10000小时的刻苦练习。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10000小时法则。同时提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三大要项,即精深、激情、伯乐。虽然在某个领域投入一万个小时并不一定使我们成为天才,但是至少会让我们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这也是我开始记录时间的初衷。而将时间统计发挥到极致的莫过于柳比歇夫,就像流水账一样记录时间长达56年,当然他所取得成绩也是非常瞩目的。他的故事在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得以完整详细地呈现。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用心善待时间的,时间必然馈赠以美妙的人生体验;而肆意挥霍时间的,时间回馈的只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想要提升自我修养、治愈拖延症、开启高效自律的人生,没有捷径,唯有行动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