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小时候,一到放假就是干家务忙农活,好像每学期还有个农忙假,放十几天。我家算是开明的,爸妈加班加点做农活,腾出多的时间让我们学习。一年到头基本是晚上碰面的时候多,大人没有周末一说。
二十年后的我们,虽然生活节奏更加紧凑,但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回归家庭,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周末,便是个美丽的期待。
2016.6.5,星期日,天气晴,22~34摄氏度,我和小侄儿。背景:现代的商业住房都是close 文化,纵然邻居也不识,家长小孩不串门,孩子们一人玩耍很孤单。兄嫂不在家,临危受命,陪小侄儿玩一天。得,太阳这么大,我聪明地想到附近广场有室内儿童乐园,他可以玩得快乐我也轻松。
15元入场券,一整天,合适。小侄儿一入场就从一张淡漠的脸换成欢乐型,并迅速加入一个小团队玩乐,完全忘了我的存在。我便附近小逛会。
寻着音乐声音,找到一群可爱的老人们。有的拿二胡,有的拿小提琴,有的指挥,有的负责演唱,出口的是“啊,五环,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声音洪亮悠长,似乎比原唱还有韵味,俨然一群歌唱家。
仔细端看他们的容颜,精神,健康,认真的演唱着,心中一阵感动。喜欢这样的活力,现代的年轻人不是忙于工作就是宅于家中,到处的低头族,亚健康,人与人显得疏离淡漠。看着这群可爱的老人们,敬佩,感动,惭愧。
沿着主路散步,碰上一群瑜伽练习者。年龄不等,铺上瑜伽垫,跟着领队认真动作,全身心投入。
小散一会回去,小侄儿已经大汗淋漓,空调开放的游乐场,也挡不住孩子们有伴同玩的快乐心情。混入队伍,听见他们都用普通话交流,噗的乐了。想我可是大学下火车跟学长交流才开口说人生的第一次普通话,憋足极了,能不开口尽量不说。在这之前老师上课都是用方言,家里不用说,周围毫无普通话的环境,我现在可还是n、l不分,话说快了一律平舌。小朋友们现在环境升级了,爷爷奶奶交流还是方言,我们偶尔方言,普通话居多,学校都是普通话,可是依然没学到正宗的普通话,来,来,我们一起念风hong,饭huan。
“快来啊,他在那里”小朋友的呼叫声把我从思绪拉回现实,原来他们在玩追赶游戏。“小弟弟,还是你去把球捡起来放这里面吧”“你还是来当我们的小妹妹吧”“不,我要当妈妈”“爸爸,妈妈走了,上班去啦”时不时的童言童语传入耳朵,神奇地令我心里安静,微笑浮面。一直都那么喜欢孩子们,他们多么可爱啊,眼睛那么清澈,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以及,热爱。我静静的坐在梯子旁,有孩子经过笑着打招呼,摸摸头,他们同样报以甜甜的笑容回应。
中午小朋友们一个个散去,回家吃饭午睡。人散得差不多,才能换得小侄儿的回应,留恋不舍,意犹未尽,答应下午早点起床再来玩,才勉强跟我回家。其实,每次跟他玩都能感觉到他一点小小的孤独感(我们童年太幸福,一大群小伙伴上山下沟的可以玩一整天,没有交通事故,没有人贩子),玩具没人陪着玩新鲜感只能维持一会儿,虽然有好朋友但总归各是各的家庭,待一起玩的时间不长,所以每次陪他玩游戏他都超开心,扯拉着囔囔着让陪着玩。每次到游乐场玩最开心,不仅有新意的玩法,更能与许多小朋友交流,小朋友们的世界有他们通用的语言。
起床晚了,便晚饭后再去的,一是他念念不忘,二是觉得答应过小朋友的事情要办到,也希望他能玩的尽兴,开开心心的。还是早上的那些小朋友,有了上午情感的延续,这次见面,小伙伴们玩的更投入。
到点,回家,洗漱,上床,睡觉。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