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很不喜欢图书,性格使然,我这样的女汉子小时候就应该在田野里被放养,爬树,翻墙头,下河抓虾,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读书?哈哈,就联想不到一起去。记得一年级那时候的语文家庭作业上面被我写满了数学数字,天知道我有多爱数学,其实我对数字也并没有很感冒。我与书的第一次交集应该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时,学校规定我们必须给家里写一封信,知道吗,那个调皮的我竟然的很认真的给爸爸写信,说是希望回家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柜!哈哈,童年那些模糊的记忆,这个场景竟然每每想来都很清晰。结果,我回家就真的有了自己的小书柜,应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琢磨应该要多多往书柜里塞书,让我的小书柜不孤单。但是三分钟热度的我之后并没有很爱护我的书柜,很是遗憾。
大概从高中开始喜欢看课外书,但是紧张的备考能够看课外书的时间少的可怜,这就导致我高考一结束发的第一句感慨就是:终于可以放心看课外书了。那个暑假是我非常开心的一个月,那个月里我做的事情很少,除了去打酱油兼职,偶尔背上吉他在38°的高温下去琴房,剩下的事就是看书。高中迷上了漫画还有励志类的书籍,那时候觉得励志类的书籍特别打动我,每天就跟打鸡血一样,想要去了解礼仪,想要做一番事业,甚至还跟班主任说我就是不想看这些早已学过多遍的课本,当然还被班主任没收过漫画,然后 厚着脸皮去争吵,觉得她不应该这么做........所以高中毕业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一个女汉子有了一点点女生的样子,开始从书籍上阅读别人的人生,别人思想的精髓,对于特别喜欢的书,总是在课堂上低下头肆意的读着,对于专业课本的知识不感兴趣,也只是因为太多老师总是按照课本内容上课没有吸引力,没有引申价值,如果只是讲课本内容那我自己也是可以看得懂,理解的了的。对,就是这么自信。
我只看专业类(各行各业,金融,美术,宗教,珠宝,基本上能看的都看了),启发性,人物传记、自我阐述以及经典名著类书籍,挑着看的这些书很少有心灵鸡汤,也没有悲欢离合的言情,对于传播负能量的书籍本着一概不碰的原则。但是对那时的我来说也许是正确的,现在来看,其实书本没有优劣之分,重点是看你吸收书籍的哪部分精华。每次看完一本书我都会沉浸书里至少三天,感受作者传递的感情,这本来就比之前的我进步很多,因为我已经完全是一个倾听者的态度看这本书,没有个人评判,只是默默感受,以前每看完就急着写书评,其实当时立即写下的感受过几天你再看,再品味、再分析,你总是会多出其他层面的意思。
那个时候每个月会用500块来买书,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有十多本,有些书一直没有机会看,但是就是觉得买了就心安,假如有一天这本书不再印刷了怎么办,所以,留在身边就是心安。最近特别喜欢一句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也过去了,未来的还在未来。所以我们能够接触过去就只能从书籍,从历史文物中追溯,现在的事儿如果可以被记录下来那么未来的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记录触碰到我们,所以想来历史文吏的价值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现在的我不再渴求未来会怎样,这些年慢慢的就会发现规定好自己30年,20年的人生规划是不可能的,别给未来的自己那么少的想象力。最近看的书让我一下子安静很多,一切皆为空、一个皆为虚,读书可以使我了解自己,这么免费的课堂,为什么不愿意多上几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