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以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结识了不少程序员朋友。当然,作为一名英语教学从业者,我们谈论的最多的还是关于英语的学习。但是,从我的这些程序员朋友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一个让然感到遗憾而却又是不争的事实,那便是:我们国家目前有着大量的IT行业从业人员 (好吧,这里我们统称为程序员朋友),他们的数量之庞大、新进人员增长之快速都让人感到惊叹!如此庞大的一个从业人员群体,如此高频次的需要跟英语打交道(包括日常工作、业务沟通甚至是工作语言),对于英语的需求如此强烈,但是在他们当中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运用英语、让英语成为其在工作中的助力工具甚至是帮助他们提升职业境界、扩宽就业渠道、提升个人价值。
我在CSDN上,针对:程序员英语和英语 这两个词组进行了搜索。发现:确实有那么一些以程序员英语学习为核心或者为内容导向的标题文章存在CSDN。然而,我点击进去,却发现它们都有如下特点:1,单词罗列,我相信有不少朋友一定阅览过,Abstract 这个单词是不是背了很多次,依然在A序列里无法自拔?何日到B序列?呵呵! 2,谈了一些貌似直击痛点的内容,却只是停留于表面,诸如:语法,单词,利用好业余时间,看英文文档,看技术文档之类的话。问题是,谁不知道要背单词?谁不是语法不过关?谁要是语法,单词都过关了,那么他的技术文档也可以称得上可以基本流利阅读了吧!3,广告软文,此处省略1万字,你懂得!
今天乔治老师想在CSDN上伪装一股业界清流,给广大朋友们、程序员朋友们来粗浅的谈一谈:针对程序员这个群体我们要怎样学好英文,至于学好英文的重要性,我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数,当然,我还想把这个话题作为以后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话不多说,我们正式开始。我是乔治老师,我在这里播报。都是一些个人的拙见,欢迎交流和指正!
程序员算作是IT行业里构成比例最大的一个职业类型,和很多行业其实一样,很辛苦,加班多 … … 21世纪,大家都很累,都很忙,你有IPHONE我有IPAD,诱惑太多太多 … … 到底怎样把被你遗弃的体育老师教的英语捡拾回来?亦或是从零到一,小小实现一下个人英语技能飞跃?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下手。我讲的几个方面不会是类似教科书一样的由浅入深,但是它们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都很重要,详如下:
第一,衷心的希望:大家正确对待网络翻译工具。网络工具包括谷哥哥,白度,有导,银山词霸等。如果你用这些软件来翻译完整句子或者段落,我个人粗浅的认为:任何程度的使用都是对你学习英语的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但是我个人推荐大家用这些软件来查单个的单词,或者词组,但绝不要用它们来翻译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而且还要作为第一点来说?因为:这样快捷便利的查询一旦形成习惯了,对你日后的学习很不利。你会产生依赖性,自发思考和学习的动力就弱了;同时,你相信那些网络翻译么?你不觉得那些网络翻译也是复制粘贴之后的成果么?而且,句子那么长,我不太相信目前的人工智能翻译水平已经足够来解释你的语言障碍和疑惑了。但是,它们却又是可以用的,怎么用? 查单个的单词或者词组。这些还是比较靠得住的,至少在你手边没有朗文字典、牛津字典的时候,你可以查一下,因为快。但是有些单词,尤其是IT从业者因该知道,在工作中,单词的本意和延伸含义,其实是不一样的,你只知道本意,那延伸含义呢?行业术语呢?未必网络工具可以告诉你,这个时候,你需要查牛津字典或者是朗文字典。举个例子吧~ CHECK-IN 是什么意思?仅仅是签到、入住、登入么?那CHECK-OUT呢? 相信有些朋友已经知道了,是的,它们分别是提交代码和拉代码的意思。我不太相信这些可以从网络翻译工具上找到答案。总的来说,网络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不太正确,虽然提供了便利性,但是会给大家带来懒惰性,依赖性,这样不好。那有朋友可能要说:网络不就是提供了便利性么?确实,但请适度的使用,当面临长句子,整句的翻译,我建议还是从单词、词组和语法的知识点,逐一攻破,最后整句攻破。
第二,我知道你想问语法怎么学?怎么背单词啊?怎么还不说?别着急,马上送到!首先请回答我:我们谁学过汉语的语法?你知道汉语里的主谓宾么? 答案我相信一定是 ZERO 零! 但为什么我们能说好汉语,能写,能听? 因为我们接触的就是汉语,我们阅读的是汉语,别人跟我说的也是汉语。 但还有一个情况,你是中国人,你能轻松听明白潮汕话? 温州话?香港话,也就是粤语么? 甚至是客家话,你明白么? 我相信极少人能轻松跨越这样的语言鸿沟吧!【PS:听闻温州商人在与温州人谈生意时只说温州话,用来作为商业信息加密的一种手段,足见其难以理解的程度。】 学习英语也是一个道理。 你看看自己身边,根本没人跟你说英语,你自己也不说,你也听的不多【同一影视作品,你要听30次以上才能叫真正的听】 如果你只看一遍,还是看中文字幕,你说你怎么能明白? 更不要说自己来写了。 所以,当我们没有语言环境,没有外教每天陪着你说,错过了从小孩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机,当我们已经成年走向社会,这个时候要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恐怕只有增加对这门语言的熟悉度了。 你熟悉这个语言了,你就会了。如此简单,但是很难做到。我相信大家一定要这么说。 那么问题来了,我要怎样熟悉外语,熟悉并掌握呢? 我的个人经验: 第一步,你要阅读。注意!阅读不是默读,请再次注意。我说的阅读分为两个环节:第一层是文章阅览,第二层是文章朗读!阅览的目的是让你认知单词,认知句子,认知句法,也就是语法;朗读的目的是让你能够说,你能读出来,那么别人说的时候你能听懂。 你读准了,读快了,你自己能复述出来了,那么不论对方说得再快,你也能听明白,印度人又怎样?新闻联播的标准版本在此,还敢造次?!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来了,我怎么阅读? 随便找文章,是不可取的。 难度大,速度慢,我们要的是循序渐进的学习。 请一定记住: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你一定要:先找到合适你自己英语水平的文章,哪怕三句话开始的文章,逐步加码,你先阅览,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理解文章含义之后,你开始朗读,大声朗读。这样,含义你知道了,语音你知道了,这就解决了你看不懂,和听不懂的两个问题。 那么还有同学们问: 我自己说不出来,我自己写,写不出来? 怎么办? 那么好,在你阅读的两个步骤做好之后,你重复,不断重复。 请一定记住,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熟悉的过程。 但你熟悉了一句,你能说一句,知识存在你的肚子里,你随时调取。 如果你只会说一句,说明你只熟悉一句。 你要说很多,你就要阅读很多。 那么还有同学问,单词不会,语法不会,怎么办? 阅读的第一步就卡了。 这个时候不要气垒,你不会,大家都不会。 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从第一步开始: 找到合适你的文章,从少开始,逐步逐步学习,慢慢积累。还有一点,如果你是程序员,是IT从业者,请不要试图去找一些量子力学,或者脑垂体分泌研究,多巴胺的运作原理之类的文章,真的不建议,为什么? 你想一下,连汉语你都不明白的,不感兴趣,读起来晦涩的文本,英语你能读下去?打死我吧,到了下面我也许会相信的! 你一定要找你自己熟悉的,你自己喜欢的题材和内容。
第三,终于说到背单词和语法了!我不建议大家单独背单词,强烈反对大家单独学习语法。这种反人类的做法,严格要求杜绝! 正确的做法是: 从文章,小段句子开始,从文章里学单词,从句子里学词组,从句子里学语法。 学了之后,要造句! 自我造句! 譬如,我学习了一句: 今天是晴天,我很开心,我要去公园走走。 那么我们就可以造句: 他很喜欢下雨天,他很开心,他要去湖边欣赏春雨。 这么简单的句子,我们学习了,造句了,这样知识就是你的了。 下次聊天,你可以说出来这个句子。朋友,西湖边的夏雨荷,不想了解一下么?嘎嘎~ 再补充一点背单词的办法:汉字注音法,慎重使用!除非是很难记忆,很难搞定,汉字注音一定程度上帮助你记忆,但是音标还是要读,汉字注音只是辅助你记忆;再有,单词记忆要写写画画,要拿出纸张和笔墨,来写!而不是眼睛看,请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和记忆力,更不要低估智能手机的吸引力,真的!
第四,在我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其实很能代表国内内同学的看法和表达习惯、甚至全国学习英语的中国人的一些思维惯式:那就是把汉语的表达的意思一字一句的通过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但是有一点,请注意,就是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本的真实含义。 再次举例,我感觉这个电脑很慢。请注意,这里的感觉二字。有人一看到感觉,立马FEEL就甩出来了!且慢!! 汉语里【我感觉】可以表达我感官上的觉察、可以表达我思想上的认为和想法。 那么,大家觉得在这里你应该是感官上【触感、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发现了电脑的问题? 还是你个人思想上、理念上、观点上发现了电脑慢的问题呢?显然,应该是后者,也就是: 你从思维上,认识上,你通过思考分析,你发现了电脑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找到了正确的表达含义之后,我们就来开始着手从英语里找到对应的单词或者词组来表达。简单来说,我们有若干种表达此种语言的英语句段、词组。
所以呢~ 朋友们,我简单的拿这个来举例,我相信,你应该更更明白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做了。没有人指出来于是大家随便说,也无所谓,因为大家都是不明就里,却也都明白了。然而,你的错误表达在没有人指出的情况下,会凝固成固化的思维储存在你的脑海里,日复一日,就很难纠正了。
譬如: In my opinion 在我看来、我认为
I think ... 我想、我以为
In my point of view 在我看来
I consider that ... 我认为
最后,我希望各位程序员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最终有所收获。当然,我也会继续在这里发布关于程序员学习英语的一些文字,一些个人看法,只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好吧~ 我是乔治老师,我在这里播报。2019年春 于 长沙
---------------------
作者:英语老师乔治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264560/article/details/8835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