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河南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邶:音贝)。《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
武王灭殷后,占领殷都朝歌一带地方,三分其地,是为“邶”、“鄘”、“卫”。《邶风.二子乘舟》这首诗歌按照毛诗叙述,写的是卫宣公两个同父异母儿子为兄弟情义一起赴死的感人故事。
卫宣公名晋,是卫国第15任国君,早年在邢国作人质,后来被迎回国即位,娶妻生下了儿子公子伋,立为太子。
待公子伋长大成人,本来是为他娶齐国齐僖公之女宣姜为妻,哪知道卫宣公看到宣姜貌美就动了歪心,把太子打发国外去,自己娶了宣姜。后来宣姜生下了两个儿子子寿、子朔,是为公子伋的同父异母兄弟。
公子伋的这俩兄弟,性情迥异。子朔为了当太子,不断在卫宣公前说公子伋的坏话,加上宣公抢夺了儿子的媳妇,心里疙瘩,便废除公子伋太子位置,再次打发出国。子朔一不做二不休,怂恿宣公派强盗在国外入境处杀死公子伋。
而子寿敬重兄长太子伋,他知道了这个计谋,赶紧劝说公子伋逃走,但是公子伋认为父命不可违,决意赴死。子寿无奈,就陪同公子伋乘船饮酒,待其醉酒后,拿着标明公子身份的白旄旗上岸,被强盗误认作公子杀死。
公子伋醒来追赶子寿,遇到贼人时候子寿已经被杀死,悲愤说你们要杀的人是我。就这样,兄弟二人都被贼人所杀。
这首诗歌即是卫国人感慨他们兄弟二人情谊,传唱其兄弟情深所写。《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yáng)养!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恋意难除。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景:通憬,远行貌。泛泛:飘荡貌。景:闻一多《诗经通义》“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愿:思念貌。养养:心中烦躁不安。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xiá)有害!
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当然卫国公子故事也仅仅是个故事,用今天的感触来看诗歌,语言简朴却流露出依依惜别不舍之情。
渐渐远去的孤帆,何时再见的思念,禁不住情上心头,既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更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惆怅难舍。
当下正是中考、高考毕业季,还有高校学子们挥手离别毕业时,再回首多少情谊涌上心头,再相聚也许就是一别数年奔波中。
挥挥手,不哭泣,永祝愿,再相见。美好的祝福,就是祝大家一路平安,顺水顺风,各奔前程。
也许,正是有了离别,才有真情流露。而人生的意义,也正是有了一次次情谊,告别昨日才有底气,才可以在新天地里探寻崭新的自己。
每一次相逢都是久违的别离,每一次别离都为久违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