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二、顯略義(分三科) 巳一、結前生後
【如是廣辯善友性已,復云何知此中略義?】
這是「八因緣」、「能作五事」這一段說完了。現在第二科是「顯略義」,分三科,第一科「結前生後」。
這一大段文裡面,「廣辯善友」的相貌以後,「復云何知此中的略義」呢?這是生起後文。
下邊是略辨四種因緣,分四科,第一科「第一因緣」。
巳二、略辨四緣(分四科) 午一、第一因緣
【謂若善友心善稠密,為性哀愍,最初於彼樂為利益,樂為安樂。】
「謂若善友心善稠密」,這個好朋友他的心性是「善稠密」,「稠」就是「密」,「密」是什麼意思呢?實在就是「寂靜」,就是寂靜的意思。他這個好朋友心裡面很寂靜。「為性哀愍」,他有這樣的功德,但是他還有慈悲心,有哀憐心。「最初於彼樂為利益,樂為安樂」,一開始你跟他學習的時候,他就有這種哀憐心,「樂為利益」,歡喜利益你,使令你現在得到佛法的利益。「樂為安樂」,希望你將來也得到佛法的利益,就是「安樂」。
這是第一個因緣,下面第二個。
午二、第二因緣
【又即於此利益安樂、如實了知,無有顛倒、離顛倒見。】
而這位善知識、這位好朋友,他也真實地了知這個「利益安樂」裡面沒有錯誤,「無有顛倒、離顛倒見」,沒有錯誤的思想。說有的善法也是令你會得到安樂,但是裡邊有變數,這可能令你顛倒迷惑,就會造種種的罪業的,那就叫做有顛倒、有顛倒見的可能;現在這裡不是,不是這樣。
午三、第三因緣
【又即於此利益安樂、有大勢力、方便善巧、能令積集,能令引發。】
「又即於此利益安樂」,這是第三因緣:「有大勢力、方便善巧、能令積集、能令引發」,這樣的「利益安樂」有很大的、有廣大的力量。「方便善巧」,有廣大的智慧。「能令積集」,能令你積集善根,「能令」你「引發」聖道。這是要廣大的力量才能做到的。
下面第四個因緣。
午四、第四因緣
【又即於此利益安樂、翹勤無惰、起發圓滿,為性好樂、發勤精進。】
「又即於此利益安樂、翹勤無惰、起發圓滿」,這個對於你有「利益安樂」這件事,你的好朋友「翹勤無惰」,他能夠…「翹」就是「勤」,就是精進,他不懈怠,為你做利益安樂的事情他不懈怠。「起發圓滿」,他能發動這件事,一定最後圓滿這件事,而不會中途就中途而廢,做了幾天就停下來了,不會這樣子,「起發圓滿」。「為性好樂,發勤精進」,你這個好朋友他的心性就是很精進,只要做這件事一定要成功,所以叫「精進」。
巳三、結攝一切
【當知由此四因緣故;攝一切種總略圓滿善知識性。如是名為此善友性所有略義。】
這是第三科「結攝一切」。
「當知」道你這位善友,「由此」四種因緣故;「攝一切種」,就是所有的這「一切種總略圓滿善知識性」,一切種的善知識性在這裡都具足了,或是「總」說、或者「略」說,都圓滿的具足了。「如是名為此善友性」所有的「略義」,前面這四種因緣,就是所有的要義都說出來了。
下面第三科「結」。
卯三、結
【若前所說廣分別義、若此所說所有略義,一切總說為善友性。】
「若前所說廣分別義、若此所說所有的略義,一切總說名為善友性。」
(20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