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7日参加了《商业教练》的培训,这是第三篇输出。
因为之前从事人力资源和培训工作的原因,会接触到很多的咨询师、培训师,也见证了这几年培训市场的变迁。最近几年最火的就算是“教练技术”相关的课程了,无论什么课程都要跟“教练”搭上边,而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GROW”模型了,我们讲《教练式领导力》要用到它,我们讲《绩效管理/绩效反馈与面谈》要用到他,我们将《沟通技巧》用到它。还真是GROW模型一块砖,哪个课程都能搬!为了弄明白这个事情,我看了一些书,也求证过一些伙伴,不过没有答案,难道真的讲教练必须、一定、非要讲“GROW”吗?
当我看到《商业教练》中竟然没有提及“GROW”模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要一探究竟。也终于弄明白了一些事情。
1、教练工具
在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的“工具”,这些工具有助于我们理解、应用教练技术。不过,这里不要走极端,要辩证的去看待“工具”这个问题。
首先,工具只是工具。
第一个极端就是把“教练=工具”,这肯定是不对的。这就好比把“杀手=刀”,“厨师=菜刀”一样。运用这些工具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在做教练,教练中也并不是唯有“GROW模型”,这里还要理解“应用场景”。如果大家参加过We DoWorkshop(第二期)的活动,胡永祥老师在教授到大家某一个“引导工具”后都会问大家三个问题,我想也将这三个问题送给大家。
①这个工具可以被应用在哪些场景中?
②这个工具有些那优点?
③这个工具有哪些缺点?
其次,工具就是工具。
其实,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工具达人”(当然我觉得称不上达人这个称号,最多只能算是小王子),为了避免引起辩论,所以我先说了第一条。
我周围的伙伴,经常会跟我说,“老高,不要管那些工具呀,有用就可以呀”。其实,学会使用工具恰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需要不断的去“适应”环境、新的事物,不断“进化”,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圈里面。当我在“提升驾驶技术”的时候,你却再跟我说“不用开车呀,能到目的地就可以了,我们只在乎沿途的风景”,好吧,我只能说我要登机了。
上一个片段中我们提到了3个问题,其实这3个问题就是熟悉工具,精进工具的过程,这个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掌握、使用工具。
对于工具的认知,这两种观点,不是对立而是一体。
2、教练技术
更进一步去讲,这里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工具的层面(Having),而是要到达“技术”的层面。我经常会拿“驾驶技术”、“烹饪技术”作比喻。只有当你理解了“技术”是什么的时候你才能更好的运用“工具”。
只有真正的明白和掌握“烹饪技术”的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菜,什么样的环境,你都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来。这里可以说“技术”其实就是“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一提教练的11个能力要求了。在我看来,这11项能力非常高标准。而市面上那些所谓的“教练式领导力”、“成果教练”的讲师(名字是我瞎取得,不是特指,请勿对号入座),如果真用这几项标尺来衡量,恐怕真的不够资格吧。
在这3天的培训中,我们通过练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么是“大师级”,和所谓“绩效教练”、“成果教练”啊之间的差距。
不好意思,我就是这么直白,你们真入不了我的眼。
3、教练文化
如果只是以上两点的收获,可能也不能体现Paul的大师级水平。所以,就避让要提到最核心的一个点“教练文化”。
对于团队来讲,可以说是“教练文化”,对于个人来讲,可以说是“教练状态”。
在翻转课堂《教练的成长之路》中,曾莹老师曾提到:
作为专业教练,不仅要关注个人的觉察、意识和状态,同时也要去倾听和感受客户,这才是一名世界级教练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也是卓越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状态和品质。因此特别棒的是,当你作为教练,在实现专业精进的旅程中,同时也是实现着个人的内在成长。
觉察,是开启教练之门的钥匙。也是领导力所必需的能力。
如何培养这种有知有觉的状态呢?每天或每周,都做这四个方面的练习:
这里提到的“状态”、“觉察”非常重要,Paul提到“爱、接纳我自己,100%无条件的”,只有秉持这种“状态”,你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级教练”,你才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这也就是我们提到的“无状态,不教练”
Ending~~~~~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古人用"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来演绎人生道路。
这里送给大家,共同参考
奴、徒、工、匠、师、家、圣
①奴:非自愿工作,需要别人监督鞭策;
②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
③工:按规矩做事;
④匠:精于一门技术;
⑤师:掌握规律,并传授给别人;
⑥家:有一个信念体系,让别人生活更美好;
⑦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为人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