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体的独特性,鼓励人们追求自由的生命状态,这是经济和文明高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但是回望历史的长河,个人的命运始终受到时代的影响,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每一个人都被挟裹在时代的洪流里。有一个人,他的命运更是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甚至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的历史。
《我的前半生》由末代皇帝溥仪自传,他以皇帝的视野还原一个真实的皇帝,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他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自己不被撑控的大半生,讲述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字里行间有对那个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的无奈,令读者感受到末代皇帝任人宰割的无奈命运,也更深刻地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一、 历史的抉择,溥仪登基。
历史选择了溥仪,1908年12月2日,年仅三岁的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他还是个不懂世事的娃娃,因慈禧和光绪的突然驾崩被推上至高无上的皇位,而彼时国家正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这一日,正当诸位大臣向新帝行三拜九叩大礼之时,年幼的溥仪皇帝被吓到哇哇大哭,非要吵闹着回家,正率领大臣行礼的载沣只好安慰他说:“快完了,快完了。”没想到,一语成谶,这一句话成了溥仪皇帝的末路。
二、 封建王朝的坍塌,溥仪退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岌岌可危。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溥仪退位。这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入关268年的清王朝覆灭了。民国政府曾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溥仪继续暂居紫禁城。书中溥仪讲述这一段历史时写道:“我在这一块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国民军驱逐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其所以荒谬,就在于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过着原封不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紫禁城的高墙阻隔的又何止一个世纪的思想,从他被推上帝位的那天开始,他的命运注定要被这高墙大院禁锢。
三、 军阀混战,幻想复辟。
溥仪退位后一直居住在紫禁城内,在此接受教育,依然享受着荣华富贵。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城头不停地变换着大王旗,溥仪也开始对紫禁城内的各种规定束缚不满,急于摆脱各种势力的控制。1925年2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开始接受来自西方的文化,甚至积极周旋于日本人中间,幻想着有朝一日实现王朝复辟。溥仪在书中完整地阐述了当时的心态历程。
四、 伪满皇帝,傀儡政权。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炮轰中国东北军大本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根据伪满洲国与日本签订的《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而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溥仪为了个人利益和欲望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在书中他对这段任人摆布的历史写道:“诚然,一切听从别人的摆布,这像是傀儡的行径。为了某种欲望而自以听从为得计,正是傀儡的灵魂。”
五、 远东审判,惶恐不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在准备前往日本时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空降逮捕。在苏联关押期间,作为战犯接受远东法庭审判。书中溥仪提到在苏期间受到苏方的优待,让溥仪认真地审视在伪满期间犯下的罪行。积极要求长期留苏甚至加入苏联共产党,1950年7月30日,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中国。
六、 重回祖国,重获新生。
溥仪回国后和伪满洲战犯一起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在此期间,溥仪积极参加劳动改造,积极检举和认罪,并开始写自传。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党和政府没有放弃溥仪,让溥仪感受到新中国的温暖。
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
溥仪在书中写到“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过去的罪恶,我一定要继续立功赎罪,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我的一切,直到我的脉搏停止!”末代皇帝获得了重生。
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作者把自己极其特殊、极其罕见的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真实而客观地写了出来,同时,也展示了神秘的宫廷生活,残酷的王室斗争,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外交密谋,战犯改造的内幕,因此,传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