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纲
・产品调研的情境一:竞争对手推出了新功能
・产品调研的情境二:自家产品准备上线新功能时
・熟练「产品调研」的五大价值面?
・独立的产品调研流程?
・【实践】原型图训练|AppSo 页面原型图还原
【功能点调研|结构化表达】知识背景
关于产品调研,主要分为:
「功能点的调研」(此篇)和「针对独立产品调研」(下篇)两大部分。
虽然这两部分的流程大同小异,但都是依照「产品体验」、「分析用户需求」、「理解产品与功能」、「分析产品业务逻辑」、「梳理业务流程」等技能,也就是一步步加深前面几篇的知识点,一同实践出来的结果。
建议快速回到目录页,重新浏览过去讲过的知识点:
而在实际工作中呢,通过功能点调研或者产品调研,去了解竞品的情况,从而辅助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进,是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设计优化产品。
不同目的
一般来说,产品岗位进行功能点的调研,目的分为以下三种:
1. 竞争对手/行业领先的产品有了新功能,需要去调研
2. 公司产品有瓶颈/有问题,去参考其他类似产品是怎么做的
3. 产品岗位的人员,以自我成长和学习为目的的练习
情境一:竞争对手推出了新功能
如果是竞品上线新功能的话,产品岗位去调研的时候,一般需要考虑用户有哪些,产品满足了用户哪些需求,用户的使用流程,功能相关的原型交互设计等核心问题。
举例来说,「微信的朋友圈」的功能调研,我们可能要去看它的主要用户群体,它的业务流程,甚至是它的交互设计;或者「京东的优惠卷」的功能调研,我们可能要先去看优惠券所针对的用户群,它的领取和产出的规则,以及优惠券的种类、运营策略和玩法,之后,我们还要看一下数据表现,也就是功能的使用情况。
再来,内容型产品可以关注用户评论、用户参与度、用户打开率等等,而如果是优惠相关的营销工具产品,那么可以关注用户对于该优惠的参与度,以及到最后的商品成交比例。
最后需要思考,对于自己的产品来说有什么意义。调研产品是为了给老板决策提供依据,所以要结合自己的产品去思考要不要抄,能不能抄,结论是什么。
当我们明确了调研的目的和背景,后续的思考和分析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情境二:自家产品准备上线新功能时
我们自己产品在准备上新功能时,一般也会去借鉴其他产品的类似功能。
针对这一类调研,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产品功能的现状是怎样的?调研的目标产品有哪些?功能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功能逻辑是什么? 需要关注的差异点是什么?
熟练「产品调研」的五大价值面?
1. 学习优点
需要独立思考,通过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原因,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
2. 开拓市场
在没进入这个领域之前,想看看有哪些竞争者,重点通过多维度的横向对比判断全局。同时也要把竞品及用户群交集的潜在竞争对手考虑进去。
3. 拟定竞争策略
从分析优缺点,细分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发展出自家的竞争策略。一般会从对方的弱点及未满足的细分需求为主要着手点。
4. 准备预防性策略
透过定期观察分析过往的运营活动节奏和类型,推测竞品的可能的动向,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产品壁垒。
5. 用于求职加分
尽可能针对目标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进行至少一个维度的分析研究,适当地表示出对产品和行业的喜爱以及自发性
独立产品的调研流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户-场景-需求分析」来定位用户需求与找出产品需求,来明确产品是在什么情况下解决了哪一部分用户的需求问题。
在明确了用户场景需求之后,就要开始解剖「产品的具体实现逻辑」了。这块主要是去看:产品的底层业务逻辑是什么?关键流程和页面是什么?他们在原型设计上,又有着怎样让人惊喜的交互体验?
这部分的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从 PRD 的撰写逻辑去拆解产品的实现逻辑。
再来是了解「产品的版本迭代路径」,这是要明确产品目前是在生命周期的哪一步?以及去还原它过去所走过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踩过的一些坑。通过了解对方踩过的坑,去避免自己在产品设计道路上遇到类似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这也是这部分调研分析对我们来说的最大意义。
最后,是从「产品数据和用户表现」,为自己的调研结论提供支撑和依据,透过分析产品的运营路径和方法,结合迭代路径,评估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对应的功能设计的侧重点在哪里?以及「相应的运营工作」是如何进行辅助的,又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怎么做能让产品设计和运营共同配合,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功能点调研训练|】「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的功能点分析
体验「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的功能
假如你是微信读书的产品实习生,现在 boss 希望你对此做认真分析:
1. 简要说明「写书评」这个板块是做什么的;并适当结合业务,分析蜗牛读书为什么要做这个板块。
2. 分析「写书评」功能的业务逻辑
3. 给出你的结论
0. 分析报告的架构
1. 「网易蜗牛读书」产品定位
本次分析的体验环境: iOS 12.2(iPhone X) 版本 1.8.5
1.1 产品的定位&特色
从版本的迭代,加上 AppStore 的产品介绍,加上产品 Slogan:
「时间出新知」
可以归纳出,蜗牛读书的产品特色,在于下列三点:
• 每天免费一小时(本本无价,只卖时间)
• 领读流问答评论(犀利提问,机制问答)
• 共读功能(与伙伴一起发现新知)
致力于为热爱阅读的用户提供沉浸、简洁的电子阅读体验,并希望与用户一起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移动阅读社区,满足不同阅读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2. 「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功能」,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2.1 用户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主要用户”是学生族群和上班族(又以女性居多),至于在「写书评」这个功能点上,我们可以将用户群体细分为四大类:
• 「书评阅读者(内容接收者,读书人)」
• 「自媒体&作家&出版业相关组织」
• 「企业单位」
• 「内部运营人员」
2.2 「写书评」功能|App 内介绍
3. 「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上图为 「用户-场景-需求」的展开,可以总结如下:
• 「书评阅读者(内容接收者,读书人)」
平时有空,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涵养,故希望能多看看「别人怎么看一本书」、「寻找同好与伙伴」,甚至「找到更多好的书单」;于此同时,如果主动参与评论、提问……等互动,又能获得更多的免费阅读时长。
• 「自媒体&作家&出版业相关组织」
主要是透过撰写优质书评内容,来提升知名度,获取粉丝流量也获得经济效益;出版业人员也能借由“写书评”的功能,做出对应的运营方针,让更多人喜欢这特定的书籍;作者也同理,可以借此推广自己的作品。
• 「企业单位」
企业或组织单位,可以借由书评与讨论,找到合适的书籍作为教育训练,或者解决组织内部问题(共识)。毕竟上班族(25–40 岁)的族群占了 70% 之多,显示出上班族都渴望让自己更好,借由阅读成长,因此企业方也能透过书籍与阅读会,给予员工培训与相关福利。
• 「内部运营人员」
透过有偿征稿,刺激普通用户生产内容,来达到“拉新、留存、促活、转化”的一系列流程。同时,也使得蜗牛读书成为一个优质的 UGC 社区,沉淀优质内容,增加产品壁垒,往自运营的目标前进。
3.1 初步猜测,为什么网易蜗牛读书,要做「写书评」功能?
由上述两部分,可以得知「写书评」功能,是将产品定位(提供沉浸式的电子阅读体验、打造全方位的阅读社区)进一步实现的重要功能之一。
用户可以通过书评,行「内容发表」、「评论互动」,使得平台逐渐建构分享交流的阅读社区,同时也满足符合用户轮廓的“个性化展示”需求。
或者另一方面来看,「深度阅读」的流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找书、阅读、输出、讨论」;而「书评」将会让四个环节不断有良性循环,持续性地用户带来深度阅读的价值— — 透过热门讨论的书评,找到好书,开始阅读书入,再产出个人感悟与心得,最后形成议题式的讨论与社交。
可以说「写书评」功能,让蜗牛读书的产品定位更完善,强化了深度阅读的流程,满足了用户的阅读需求、减少搜寻好书的成本,甚至,强化了平台的自运营能力。
4. 「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功能」,业务逻辑
4.1 【写书评】功能在应用的入口处,一共有四:
用户目前共有 4 种路径,可以进入到【写书评】:
• 主页 → 【领读分页面】 → 右上角【有偿征稿】按钮 → 写书评详情页
• 书籍阅读页 → 右上角【…】按钮 → 【写书评】 → 写书评详情页
• 书籍详情页 → 下方书评区块 → 【写本书书评,获时长奖励】 → 写书评详情页
• 【我的】页面 → 右上角【有偿征稿】按钮 → 写书评详情页
透过这四个入口,我们可以发现,「网易蜗牛读书」用【写书评】把产品的核心功能串连起来:
• 领读页面:让作家、KOL快速进入书评编辑区,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 书本详情页面:除了书本本身的信息之外,附上高职量的书评,会直接影响用户选择此书的评估,也可以借由看了别人的书评产生共鸣,所以促使用户撰写更多,并利用“写本书书评,获时长奖励”这样的文按,刺激一般用户也撰写书评
• 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在过程中透过撰写书评,作为纪录
• 「我的」页面中:继续完善先前的可能较为零碎的书评
透过【写书评】的功能,串连起不同的用户群体,形成一个流通且自运营的用户生态圈。
4.2 网易蜗牛读书业务逻辑图
对于平台(产品)方来说,首先,借由“写书评”获得免费阅读时长促使普通用户生产内容,刺激活跃;即便一开始只是普通用户,只要通过写书评、回答问题…等积累分数,达到 600 分以上就可以申请成为领读人,让普通用户向领读人的身份进行转变。
再借由领读人写的书评,平台将会推送给普通用户的「领读页」以及「每日消息通知」,从而让优质书评触达到普通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此时,普通用户会由书评来「发现好书」,并与优质领读人建立互动关系(按赞、评论、查看动态),这样的产品设计,也满足了普通用户与领读人的社交需求(粉丝与个人品牌),最后实现「领读人-书评-好书-普通用户」的连接以及闭环。
4.3 与「微信读书」的功能点对比
【找书功能】
「蜗牛阅读」:
通过「分类」为主,加上领读推荐和搜索来查找书籍,并可以将书籍可加入「书桌」。书桌上呈现的书籍数量有限,我认为是向用户表达「专注阅读」的理念,不宜过多,使自己的阅读分心,也降低用户的选择焦虑。
「微信读书」:
则以「社交」为重,如通过「好友在读」的功能,为用户推荐书籍,或者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好友的书架来发现好书。
【阅读功能】
「蜗牛阅读」:
不同于一般的阅读产品,付费方式十分特别,是「按时间」进行付费阅读。用户每日可登录 App 来免费领取不可累计的 1 小时阅读时长。我认为这边也是想传达给用户:“信息超量的时代,书籍随手可得,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要能够花时间沉淀,花时间去阅读一本好书。
「微信读书」:
传统的书籍售卖方式,以书籍为单位,借由「阅读时长」来兑换「书币」以鼓励用户多阅读。至于,「蜗牛阅读」很了解自己的「短版」,也就是「社交基底不族」,所以推出了「共读」来满足用户找人一起读书,共享批注的需求;而「微信读书」的用户,强调社交与群众的明显之处在于,阅读过程中,可随时看到页面上所有用户的批注并进一步交互。
【输出功能】
「蜗牛阅读」:领读者是以「输出优质深刻内容」来推荐书籍;例如提供了强大的文字编辑器、PC 端同步编辑功能,并可以对读过的书籍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归纳」。
「微信读书」:输出的分享,通常以「社交互动」为核心需求;介面以「简洁与简单」为主,比较股利用户针对一本书籍,好好地去分析。
5. 结论:「微信读书,是否要增加『写书评』的功能?」
先讲结论,不建议抄。
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功能,是一个偏向运营的功能。
「写书评」功能,解决的主要需求是:
不知道要阅读什么书的人,透过「浏览深刻的书评」,找到自己的阅读需求;运营人员透过「免费阅读时长促使普通用户生产内容,刺激活跃」,实现“领读人-书评-好书-普通用户”的自运营循环,从 PGC 渐渐转向优质的 UGC;把自己的短版“社交”,透过“共读”填补。腾讯与网易两间公司的基因有所不同,前者在于「社交」,后者更偏重「媒体」。
因此,蜗牛读书专注走「生产优质书评」来广泛接触潜在用户;微信读书则是产品中带着微信的社交关系链结,更多的是偏向「大众娱乐」。
虽然,微信读书现在也有【想法】这个满足基本书评的功能,但核心依旧像朋友圈传播类似,基于强大的关系链,更倾向私密的阅读体验,熟人间的社交型阅读。
最后简单来说,微信读书,并不需要想写专业书评这样,特别去写出优质的书评(因为用户轮廓与行为特性)只需要简单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去更符合微信朋友圈的社交性质。况且,如果需要优质的内容,微信读书还有强大的公众号平台做为支撑。
产品经理课程|目录大纲
产品经理 PM 必备技能方法论系列文|作品集目录、课程学习、工作内容
嗨!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若喜欢我在简书分享的内容,欢迎給我一些回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