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积分激励
2015年初,我受邀加入一家IT公司,担任人事行政部经理一职。公司规模小,几十余人,由研发、市场、集成、服务、人事行政、财务六个部门构成,成立时间有4年,从2014年起正规化管理。公司负责人对我讲,公司制定了很多政策,都推行不走,希望我能有所扭转这个局面。
初入公司,用两周时间查看了近两年的文档资料,并与每个人做了访谈,基本情况熟悉后,开始着手部门目标达成推进。在部门年度目标中,有一项“积分激励制度的落地与施行”让我大感兴趣。首先我在之前的公司没接触过,在外界有所耳闻但没深入了解,内心充满好奇;其次“利国利民”的制度,已经颁布一年居然没有一个人活动一个积分,这就很是奇怪了,促使我一定要深挖一下谜底。
通过了解,我们的积分激励制度,是一个薪酬、绩效之外的辅助制度,设立一些积分项目让员工获得积分,并且在达到一定额度后可以兑换相应的福利。目的是提高员工企业文化认同感,主动践行企业价值观,积极参与公司建设发展,提升团队凝聚力,创造良好工作氛围。这是一个管本质工作以外的制度,以正向激励的方式实行,就相当于法律与道德,薪酬、绩效、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属于法律层面的,而积分激励属于道德层面的。
积分激励无法推动的原因
为何推行不走?看一下具体内容就知道了。
1、大部分可积分项目高不可及,在职期间获得本专业执业证书、受国家级/省级/市级表彰或发表论文、工艺技术改进、公司级/部门级管理创新,这些项目,没几把刷子可是没法弄的。
2、评价标准复杂,除资质类,其他项目均有一个评价模型,涉及多个维度和计算方式,一般人是不会花心思去了解。
3、获得积分与兑换积分流程冗长,需要层层签字。
4、兑换项目单一,主要以带薪休息和带薪旅游为主,需要的积分额度高,想兑换福利难度大。
综上,初步分析,不容易得分、操作麻烦、不容易兑换,是导致无法推动的主要原因。
改进措施
那么要改进,就得改变上述三问题,让制度本身更简单,更接地气,让积分像企业现金流一样,滚动起来。
于是作了如下修改:
1、保难增简,保留不容易得分但分值高的项目,增加诸如敬业奉献、集体活动、乐于助人、临时非本质任务、客户表扬等难度低、分值低、便于评判的积分项目,既让更多普通员工有获得积分的机会,又让少部分钻研型员工保持获得高难度高积分的希望。
2、简化流程,只要达到条件填单即可获得积分或兑换福利(休假类的需与上级主管协调),无需签字,同时改变评价标准,不再复杂核算,尽量采用固定分值。
3、兑换丰富,设置许多易于兑换的福利,如购物卡、游泳卡、智能电子设备(手环手表净化器)、办公品等,吸引员工兴趣参与。
4、允许赠与,在员工生日当天可接受他人积分赠予、帮助他人后可接受受帮者赠予,在全民娱乐化的时代,制度也体现出娱乐性。
改进后的积分激励制度,通过新一轮的宣导,激起了员工参与的兴趣,以前枯竭的现金流,哗哗的流淌了起来,积分库里每个月都有变化,福利也逐步有人领取,积分激励真正开始了实践。
新问题和结局
正式推动后,在第三个月和八个月,分别又进行了一些小调整,让积分项目更细化、福利兑换更丰富有趣,例如积分抽奖、竞拍、排名。
经过一年半的运行,公司内部氛围大有改善,团队沟通协作有了提高,但员工岗位业绩却无明显改观,绩效上的扣分,通过获取积分也能达到平衡;非本职工作外的事务,部分员工会在意有无积分再为之,有员工会花精力故意寻找积分机会,削弱对工作本身的关注度,积分激励未达到起初想要的效果。一些有想法的员工已经提出建议,停掉这个制度,而我本身也早在考虑,用什么方式及什么时间点来停掉。
适逢公司业务下滑,削减内部开支,我于是提请公司领导同意,将积分激励评定为非必要开支项目,顺水推舟予以停止,已获得的积分,可在后续半年内进行福利兑换。
反思
1、积分激励作为一个新事物,查不到多少有用的资料,制定者缺乏参考,缺乏理论支撑,制定时凭自身感觉,制度花活多实用差。
2、任何一个制度,都要服务于企业发展,要与公司战略、目标、员工发展息息相关,脱离工作本身,就是空中楼阁,看似美好,但虚无缥缈。就好像我们,导向将员工关注度导到了本职以外的方向,那工作本身肯定就要受到影响,业绩得不到提升也是自然。
3、选择实施什么制度,取决于公司需要,公司现阶段迫切需要什么,未来欠缺什么,才是拟定制度的方向,而不是看现在流行什么,就要在自己的公司里施行什么。
我作为中途接手积分激励制度的改良者,在没有分析清楚公司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为了完成部门绩效,推动了制度落地。一方面,我完成了公司任务,能力得到普遍认可;另一方面,未分析清病因就抓药、立足未稳就开跑,也暴露出了和很多企业管理者一样看待问题肤浅的弱点。好在亲手停掉积分激励制度,让公司员工关注度回到工作本身,多少为公司作了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