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翁的这句名言精妙地概括了整本书的主题和主人公们的行动。而这本书带给读者的启发就是要先确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去追逐,而不要在那些浮云和幻影上浪费时间。
------摘自百度百科
《偷影子的人》主人公的朋友吕克来自一个面包师的家庭,他是一个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天分的人,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当一名医生。为了这个梦想,他到医学院进修,一年的努力,他的功课全都过了。然而也是经过这一年,他发现了他的人生缺少了某些东西。虽然当上医生他能改善他的处境,他父母也会以他为荣,但是他并不快乐。
他很喜欢看着清晨第一批客人胃口大开地来到面包店,因为他们看起来很快乐的,而他为能为这些人提供快乐感到幸福,他很怀念这种幸福的感觉。所以他毅然放弃了他可能成为医生的梦想,回家重新做起了面包师。
那么,幸福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然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无数人对幸福有无数种定义,它没有任何一个标准。幸福是抽象的,可很多人却把幸福给物质化了。他们总以为有房子、车子、和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就是幸福,他们总以为所有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就是幸福。
对他们来说,幸福就是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理所当然附带而来的,因而他们会参照自己的物质需求去追求幸福。
可是,他们发现,按照这些物质标准去追求,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幸福。因为:1、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他们可能永远都无法满足自己在物质上的需求;2、他们忙活了半辈子拥有了一切之后却突然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空虚。
我身边的朋友差不多都快三十了,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年龄。接近三十的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只靠自己的能力买房,而有房,似乎是目前社会赋予年轻人成功的一种标志。房子,成了我们追求幸福的必备条件。
因为房子,我看到很多朋友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在房贷的压力下无日无夜地加班或兼职,从此不敢奢望生活质量能有多高。他们在各种物质的需求上疲于奔命,俨然忘记或者放弃了当初的梦想,在追求中失去了自我。他们把幸福寄托于在这些物质的基础之上,毫不客气地说,他们成了“幸福”的奴隶。
难道我们的幸福真的要靠这些遥不可及的物质条件来实现,难道真的要像张卫健在我是演说家的演讲所说的那样,“等我们老了,就告诉我们的儿子或者孙子,你知道我这辈子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是什么吗?是还清了房贷啊!”
还清了房贷,那个时候,除了房子,你还有什么?对于这个过程和结果,你真的幸福了吗?你会不会成为一个除了房子,你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发现,那些有具体梦想的同学,他们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他们大多会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因而现在的他们大多感觉是幸福的。而那些梦想是赚很多很多的钱,或者想拥有什么什么生活的同学,除了极少数能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实现外,大多都在为残酷的现实盲目地奔波,我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幸福。
幸福,本身离我们并不遥远,可是如果把幸福寄托在那些遥不可及或虚无缥缈的物质上,那么,幸福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可望不可及。物质需求真的很重要,但并不是满足了物质需求你就会有幸福感,而一个有幸福感的人会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顺带把物质需求给满足了。
所以,请记住:幸福,并不是在物质被满足之后附带而来的,主谓关系要明确,不是物质决定幸福,而是幸福决定物质,物质才是追求幸福过程中附带而来的。如果你想要幸福,就要先确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不要在那些浮云和幻影上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