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是逗你玩儿,豆汁儿带你学知识!
俗话说: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不懂这种哏。今天要讲的字是月。
和太阳一样,月亮也是挂在天上的发光体,但月字的字形并不和日一样是一个圈儿加一个点儿,而是像一个切了一半的烧饼。这是因为中国的先民很早就发现月亮有规律的圆缺变化,而且圆的时候少,缺的时候多,所以就用一个半圆和指事发光的点来表示了。
农业文明早期,都是靠天吃饭,观察天象是各个部落氏族的必修课。传说中,轩辕黄帝执掌天下时,有一个专门的官职专门负责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官名叫作嫦娥。担任这个官职的不止一个人,也不一定是男是女,但在民间,嫦娥居然逐渐被附会成了月亮仙子。
在中国文化中,月比日更亲民,拟人化的程度更高。苏东坡有一个名句道尽了其中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的圆缺变化,事实上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在不同位置反射太阳光的面积不同所致。月球公转的周期在人间变成了一个时间单位,就叫作“月”。进而又发展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时间意义的引申义,比如岁月如歌,日月如梭。
有一个误会值得说说。与我们身体有关的很多字是月字旁,比如胳膊、胸腹、腿脚,还有肥胖。这个月字旁是从古代的肉字演变而来的,和月字可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不是说人和月亮一样,有的瘦成了初一,有的胖成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