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成都七中实验的毛道生校长讲解了《教育的情调》—让教育充满智慧。毛校长提到,教育不仅是遵循规律的科学活动,还是充满智慧的情感活动。通过读写、反思、体验,来提升教育智慧。
几年前,从师范毕业毕业后,也顺利做了老师。从内心来讲,我是热爱这份工作,也想把它当作事业来做。与其用我的笔去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为什么不记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呢?在读写中反思,在读写中体验,在读写中提升教育智慧。能够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成长,也能够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的轻松愉快。所以我决定,在轻社群开了一个自己的社群《让每一个孩子向阳而生》,来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还有我的成长。那么先定个小目标吧,先努力写一个21天吧。
疫情期间隔离在家,我开启了自己的阅读之旅,每天都会读书,每天都输出笔记,也学习了一些高效阅读的课程。阅读真的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只要你愿读,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向我们涌来,通过一本书可以学习到作者几年甚至一生的智慧。我不禁感叹,不是生活没意义,而是自己没有去阅读呀。在阅读中,你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你会看见,你会知道很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你能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阅读会让你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阅读这件小事,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自上学期我们使用了统编版语文教材,使用这个教材,作为老师,我觉得教学更有了方向。我觉得老师和孩子们能用到这样的教材,是我们的福音。目标明确,结构清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巧妙的相结合。新教材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学语文必须要阅读,没有阅读的语文是没有灵魂的,是孤陋寡闻的。语文再也不能像我们小时候,光读教材就够了。语文能培养的不仅是孩子们的人文性,更加要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的能力是所有能力当中的一个最底层的能力,最基础的能力。有了好的阅读能力,孩子们才能够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去学习更多的内容,去开拓自己更广阔的天地。
读《薛瑞萍的班级日志》。薛老师在四年级的时候,开设了读书课。读书课呢,就是由热爱读书,并且热爱写作,勇于表达的同学上台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让我想到上学期我利用下午的课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我的当时的要求是,每一个孩子要做一份读书课件,这样同学们能够听得更加得全面。但是效果并不是10分的好。在分享的时候,孩子注意力更多的是在读书课件上,甚至是如何使用课件上,这是他们不熟悉的,对分享的内容,甚至是自己的表达忽略了。后来我也反思了,其实很多的孩子,并不会做读书课件。这必须要让家长来做,我们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能是调动起孩子尽可能多的能力。那么肯定是读写的能力,开读书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读者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去分享,自己通过读,他的感受和收获就行了。有课件,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可有也可无。孩子们对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能够控制事情,可能会更有兴趣,更能够坚持。
五一收假以后,我们就开学了,这学期的时间非常短,但是我还是想把那10分钟的时间拿来给孩子们分享读书。
因为这一学期即使只有八周,每周五天,那么就是40次。每天一位同学分享,全班同学至少能够听到40篇读后感,40次现场点评与指导,一次接一次,一拨带一拨,同学们之间互相影响,彼此点燃,渐行渐远,渐升渐高,将懵懂单纯的喜悦提升到明晰的表达。在这样的熏陶中,孩子们总能去读一点书。
我们班52个同学。这一学期让每个人上台也是不可能的。我想并不要纠结于此。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作为目标。
正如薛老师说的,人与人的根性不同,能力不同,需要不同,有人乐于展示,需要展示,有人乐于倾听,需要倾听,真正充满意义的课堂,是动静语默都能得到滋养的润泽的课堂,期待所有的人都站到前台,期待所有的人都达到同一高度的课堂,是躁动的,干燥的,必是不利于儿童成长的。
教育的平等,也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站在同一高度同等发展,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阳光下生长。这正如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样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即使只是做凤尾,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用薛老师的话来结尾,教师当然要尽力给予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然而该争的时候就要让他们争起来,机遇与努力并重,生活原本如此,世界原本如此,这才合乎自然,这才是参差有致,生机蓬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