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2-5-14 10:15,第六年2021年没有写,可能是一直上班一直忙。
不知不觉,我和钢琴快走过了七个年头。除了第一年对自己选择的质疑外,之后没有想过是否需要坚持,因为已经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状态。
疫情期间的重大改变是有了三角钢琴,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我的整体水平应该是提升了很多,但我自己却觉得,非常难弹好一支曲子,已经没有自己把自己给醉了的感觉了。但知道的是,自己确实在进步中,一路走来,手指的稳定性和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近两年只学了巴赫和目前在练的贝多芬。进度非常的缓慢,弹琴得熟能生巧,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琴。
随着工作和其他琐事占据大量的时间,我对钢琴的热情在减退,在目前的曲子上,找不到自己想要弹的感觉。我开始怀念那些一天可以练5,6个小时琴的那些年。如今即使精力充沛,一天的练琴时间最多2-3个小时。之前的我喜欢一支曲子重复的练直到熟练,而现在的曲子,我必须要分段一点点的练,一会肌肉就会觉得疲倦了。贝多芬,处处都是难点,每次在一个地方得练好久,之后还会反复漏音。
记得在刚刚学琴的时候,想着5年后,也许就能弹贝多芬的黎明了。如今7年了,目前看来再来5年,也许这辈子估计都弹不了。。。因为实在是太难了。不光是技术上,情感的处理等等方面。老师经常会鼓励说,能达到目前的水平已经是很不错了,但似乎是安慰不了我,经常会觉得沮丧,很难弹好,对键的控制完全超过可控范围,或许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控。
失去的音色
自从今年2月调完音后,整个琴的音色完全变了,之前是非常smoothing的,调完音后变得非常明亮,可我并不喜欢太亮的音色。之前坐在钢琴,只要一开始触键,就很容易让人安静下来,而现在仿佛是在弹别人的琴,我已经完全认不出来。我是个对声音极其敏感的人,在经过两个月后,仍然不能适应,最近我请了人做viocing, 整音,通过在琴锤的羊毛毡子上戳洞,来达到松动的质地,这个琴锤在敲击琴弦的时候,音色就会变得柔和。然而整音后,我觉得太过了,心理上更加不能接受音质,因为基本和踩了柔音踏板一样,我需要用更大的力去控制琴键。后来请教了老师,关于调音,整音,钢琴的音色会根据天气,气温,摆放的地方而变化,理想的状态,钢琴需要每个月时常调音,一年至少两次。气温湿度都会影响钢琴的音板,琴锤,毕竟钢琴是木头制成的。整音完后需要很久后把琴锤上的羊毛毡子弹结实后,声音才会明亮起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琴锤上的羊毛毡子进行reshape,把触点的羊毛刮掉,露出往下的结实的部分,从而达到让声音明亮起来的目的。如果是年代很久的钢琴,整音也是必要的,因为弹久了,琴锤就被弹的很结实,音色就会很明亮。可惜的是,每个人对于音色的喜好和感官都不一样,调音师也是,用老师的话来说,澳洲都没有好的调音师。
如今,钢琴之前的音色已经完全失去了。不得不说,即使做了很大的努力,调音200块,整音100,加上reshape500块,也无法挽救之前的音色,我也不知道之后的音色会是什么走向。但我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如今钢琴的音色依然是好听的,但坐在面前弹的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挽回不了了。也许是我真正练技术的时候到了。对于老师来说,弹什么琴音色都是好听的,因为用的是技术去控制力量的平衡。
这几天的心态大起大落,如今才算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