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唐风古韵的美,而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唐代诗歌之美。
电视剧第一集一开篇,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清平乐》:“……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伴随着乐曲声,诗词的韵律美、节奏美、视觉美,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让我们为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震撼、感叹。
作为中国人,不敢说会写诗,但是背诵几首唐诗却是人人都会的。中国有句古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背诵诗词的这一技能恐怕得归功于我们从小所受到的语文教育。
比如一年级课本上,我们就学到了唐代诗人骆宾王所写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朗朗上口声韵、节奏,让我们一下子就能背诵了。
又比如孟浩然的那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更是让人记忆深刻,因为这首诗曾经被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改编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伴随着诗词长大的我们,也有祈愿,也许是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许是希望腹中有书气质华,总之都是抱有美好的愿景去读诗、背诗。
带孩子挖掘古诗宝藏
可以说,诗词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宝藏和财富,必须从小抓起。
这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诗词图画书《幼儿学古诗》就是不可多得的儿童读物。
本书共有两册,每册精选18首诗,一共36首,每一首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唐代的诗有27首,宋代7首,汉乐府诗1首,清代1首。从体量分布上可看出,传颂于世朗朗上口的故事和多来自于大唐盛世。
唐诗在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上的地位不可撼动,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狂”贺知章等等,都是唐代著名的诗词大家。
而他们所创作的诗词,不仅描绘景致,更是将情志融于其中,讲述父母恩、兄弟情,表达聚散离别,抒发梦想抱负等等。可以说,古诗不仅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还让我们对人生、对情理有了更多、更深远的思考。
此外,《幼儿学古诗》所选编的多是绝句和短小的诗篇,其中又以五言、七言绝句居多,主要是考虑到了是儿童启蒙读物,这类型的古诗更适合孩子们诵读。
通过古诗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深意的词句组合,我们能够带领孩子进一步领略古老而厚重的中华文明,让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得以传播和发扬。
爱读诗的孩子自带光环
想必大家对《中国诗词大会》上闪耀的少女武亦姝都印象深刻。
2017年,年仅16岁的少女在电视屏幕上,气定神闲,对答如流,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在她的自我介绍中,我们知道她从小喜爱读诗词,而且只要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兴奋不已。
这个将李白、陆游、苏轼奉为自己的偶像,从小就读诗背诗的女孩,在诗词的海洋里徜徉,凭借深厚的诗词储备,赢得了这一届诗词大赛的冠军。
然而,她从诗词中所学到的、所获得的又不仅仅是古文修养。今年高考,她还不负众望,以613高分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于孩子的侵染与塑型。
可以说,从小就受到古诗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纯粹的快乐,如同《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描写,孩子们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快乐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的品格,让孩子们学会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品质,学会为人处世,明晓事理。
古今孩子如何读诗
在古代,孩子从小就要诵读诗词,这时候你也许会想到一个个小可爱盘腿端坐在私塾先生面前,摇头晃脑地背诵诗歌的场景。
古代讲究的是背诗到会写诗,能写得一首好诗的孩子常常会被称作“神童”,比如曹操儿子曹植七步成诗,写下一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又比如一开始说到的《咏鹅》,那首诗可是骆宾王七岁写下的。
对于现代的孩子,我们更讲求的是给孩子一个诗词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爱上读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两年央视所做的一档节目,叫做《经典咏流传》,在这个节目中,很多被大家熟知和传颂的经典诗词,被重新编曲配乐,改编成了更为让现代孩子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举个例子,2013年去到贵州支教的梁俊老师,带着一把吉他,把古诗词做成曲子教给孩子们。小梁老师在课堂上,用唱歌的形式,教会孩子们一首首古诗词,总共有一百多曲。
比如这一首来自清代李绅所写的《悯农》: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弹着吉他,喝着音乐,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唱诗,还教会了孩子们这些诗词背后的情感,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珍惜粮食,同时,也珍惜时间和生命。
读诗不如学数独、编程?
很多人会说,孩子读不懂这些古诗,倒不如送他们去学习数独、编程,可以开发大脑思维能力,提高专注力、逻辑力,又或者送孩子去学习乐器、舞蹈,让孩子有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好。
当然,父母的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不过我想说,任何一种学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受到教育。
而古诗学习所呈现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文学经典流传,它还能够丰富我们大脑对于画面感、声律美的体验,能够提高细节观察能力,描述事物的能力,能够让我们学会共情,学会人生道理。
今年的《最强大脑》中,有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选手格外引人注目,他是甘肃兰州大学文学院学习中文的大学生陈皓禹。在众多选手中,他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以一种惊艳众人的方式打进了12强,让大家对于文科生所兼具的感性和理性之美有了新的认识。
有同期的选手评价这个国学少年,觉得他有点“帅”,这种帅不仅是外貌上的帅,而是由内而外传递出来的文化自信美。
诚然,有些诗词背后的情志也许孩子现在还读不懂,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懂,会懂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血浓于水的亲情,会懂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