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父母、异性、朋友、亲戚接触或交往中你是否也被指责过于“固执”,或者对别人说出如“你怎么这么固执”一类的话呢。我想基本人人都会有吧。有时在被人批评固执的时候颇感无奈,认为自己并没有任何错误。那“固执”究竟是什么心理?“固执”究竟是对还是错?我们如何应对“固执”的自己和“固执”的他人? 这就是我今天日记的题目。
根据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玲所说,引起固执有许多原因。其中常见的有,思维定式、自我防御机制、认知失调。
思维定式引起的固执
思维定式,顾名思义,一个人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所产生的思维规律影响着他对后来事物的认知方式。思维定式引起的固执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主观和客观,现实和假设相区分开。此类固执的主要特征是,“不分析原因,不调查”,“主观经验判断”,“盲目性”。例如, 当你面对一个英俊,潇洒,文质彬彬的人和一个凶狠面相的人时,被问及谁会是杀人凶手,如果你的选择是凶狠面相的人,那么你的想法被思维定式所左右,它进而会引起你的“固执”心理。对于此种固执,人们对自己应做到,多调查,多思考,不要总用主观经验去判断事物。当别人提出与你相左的意见时,经过思考调查再行反驳。面对此类固执的人,相信耐心的专业的解释能够获得对方的认可。
自我防御机制引起的固执
当人们犯错时会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认错,其二是将错就错。人类天生会有避免伤痛的倾向,认错在心理上是一种自我否定,会对自尊产生伤害。脆弱的人通常无法接受认错这个行为,自我防御机制就会启动,从而选择将错就错。自我防御机制引起的固执表现为,“知道错误”,“维护自尊”。常有此类固执的人,是心理脆弱的人,应该改变避免伤痛的态度与做法,在生活中多尝试,多试错。面对有此类固执的人,谈话时不应过于强硬,考虑到对方的心理并委婉的劝说或许能够事半功倍。
认知失调引起的固执
人类的大脑对行为和思想的“一致性”有着偏执的追求。例如,你会和喜欢的人一起郊游,不去理睬讨厌的人。当人做出一些与他们的态度和想法不一致的行为时,负面情绪会产生,如紧张,压力。当你与讨厌的上司夸夸其谈,是否会产生内心的厌恶与反感呢?这种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在心理学上称为认知失调。应对认知失调,人们有三种选择。其一,改变想法。其二,屏蔽客观信息。其三,创造一个新的客观事实。“将错就错”或许帮助我们免除自尊心的伤害,但却产生了认知失调。你在做一件你认为错误的事情,认知失调会是你感到不安。你的选择不能是屏蔽自己的行为,也不能是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认错),剩下的选择只能是改变想法。你寻找一些信息或者理由来固化“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想法,这样你的固执就产生了。 此类固执表现为,“忽略客观信息”“主动寻找主观理由”“消除不安”。认知失调型的固执在我认为应该是最难应对的,对方已经进入和主动固化观念的阶段,或许避其锋芒,让其尝尝苦头,过段时间再耐心劝说才是良策。
多原因结合引起
在生活中,多种原因可能在同一时间中共同作用,引起固执的心理。例如,我与女友对于世上有没有黑天鹅的一事件进行讨论。
我:“你知道吗,世界上有黑天鹅。”
女友:“胡说,哪里有黑天鹅,我从来都没见过。”(思维定式引起固执)
我:“我刚刚看的书上写的,你读书少,当然不知道”
女友:“你别瞎扯,没有就是没有,就你上大学读书多。”(自尊心受伤,自我防御机制深化固执)
我把书拿过来,给她看:“你看,科学家刚发现的,还有黑天鹅的照片呢。”
女友:“你这是哪个三流出版社的杂志,图是PS的吧。”(认知失调深化固执)
今天的日记就到这里。你是否对“固执”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