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偶有一次在清晨六点钟路过运动公园的时候,惊异于在那里晨练的老大爷,大约年过七旬的样子,听着陕西的秦腔,嘴里还时不时的哼唱几句,身子骨柔软的可以轻松完成一个下劈,在那位老大爷的身上,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岁月的气息。
上个星期去徐家堡的时候,在一家买鲜面条的小店旁边,看到了两位手上提着环保袋,另外两只手紧紧牵在一起的老太太,她们从小店出来,刚好走在了我的前面,直到我和她们分开的时候,她们一直都是手牵着手,彼此相互扶持着,从来没有放开过,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像春天会开花,冬天会下雪一样,有些人的存在就像舒适的37度,在这个俗气的世界里不争不抢的活着。
做一个看清且看轻的人,总归要经历知世故-被世故-不世故这么一个过程。这是蔡伦对我说的话。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说过:真正的成熟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像周国平说的那样,十八岁的蔡伦有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成熟里包裹着恰到好处的幼稚,也包裹着一颗不受污染的童心。
今天特别想说说蔡伦。
一个真实又平常的社交故事。
和蔡伦认识很久了,静静的躺在彼此的微信好友列表中,从未谋面
偶尔会说说彼此的近况,偶尔他会给我看看他写的文章
我从没真正了解过他,也从不知道他的故事,他总是刻意回避这些,对于他自己的经历也从不愿意多说
记得有一次,我让他自己写一段对他自己的介绍,像一般的作者简介那样,于是他给我发过来几个大字:一个深居帝都的科技宅,爱生活,爱动物。
他是一个神秘的人。
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如果你对对方的了解少的匮乏,一般情况下就越能激起你的好奇心。
于我而言,蔡伦就是这样一个人。
喜欢写作。蔡伦的文章总是随性而自然
喜欢旅行。也曾自驾行了大半个中国
喜欢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蔡伦喜欢用相机去记录一些美好的瞬间,互相搀扶着过马路的老人、被他收藏至今的有过故事的小物件
喜欢科技。喜欢罗永浩,喜欢编程,计算机已经修到了宾大的最顶端
这是我所能了解到的蔡伦的全部生活。
直到十一月的第二个星期,距我们认识已经过去了夏天和秋天两个季节的时候,蔡伦说他找到了一个和他自己很像的人,我也觉得我们很像,却说不出哪里像。
也许他的生活方式正好是我所喜欢的样子
也许他的心态和眼光正是我所企及的答案
他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的可以把日子过成诗的那种人
我一直都很纳闷,该是有过怎样历经的人才能如此的不争不抢,知世故而不世故。
那篇《无名之辈和你谈谈高压》是蔡伦写给一个朋友的,在我表达了对他还不够了解的困惑之后,他发过来一篇这样的文章,虽是写给别人,但里面几乎记录着蔡伦全部的成长过程。
从家庭背景到蔡伦在学习方面天才一般的经历,我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些,我也明白了他不争不抢的原因,正如他说的不是他不争,该争的还是一定要争,所谓不争,是他自己觉得没必要争。
十八岁的蔡伦,在他身上一点也找不到十八岁的阳光白衬衫的那种感觉,但比白衬衫更美好的,是他的睿智,豁达,及他待人处事的态度。
我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不愿意多说他的故事。在我看过那篇文章之后,他告诉我不要多想,忽略那篇文章的存在,然后,他喜欢无背景的交流。
我说:好。
那一个“好”字是我想了两天的答案。蔡伦的朋友圈永远都是那么干净,打动他的都是生活中很美好的那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如此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有什么理由去拿世俗的眼光反驳他?
蔡伦,你喜欢无背景的交流,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