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出生就在不停的做一些模仿行为。比如牙牙学语,比如使用工具。从类人猿进化到直立行走的人。
当我们满足了生活的基本功能以后,我们又开始想要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学习写作,现在很火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就去模仿ta,模仿这个领域里顶尖的大咖。
以上只是第一步。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就是说,只会师傅做的事情,你永远只是干活而已,那是没有出路的。
我的小姨父是我个铁匠,拜师学艺三年,在师傅家免费干活,是干师傅家所有的活,农忙干农活、农闲干菜地,上山砍柴、下山看孩,实在是辛苦的不行。可是学习打铁的工作,要等到有人上门购买铁器才有机会。
生铁的选择、进炉、淬火、成形。成形的工序最为辛苦,抡起铁锤不停地敲打,火星四溅,没有躲避,特别是夏天,炉火的温度非常高,穿厚衣服防止火星烫在皮肤上,但是又热得难以承受,光着膀子又要被烫伤,总是在光膀子和穿衣服之间来回的捣腾。
打铁也需要思考,既要把铁打成能够使用的形状,还要保证使用方便,再而便是外形美观。我常看见姨父拿着工具,夹着一块烙得红彤彤的像烧热的碳一样的雏形,仔细端详,看完又把雏形放进水里淬火,在雏形还冒着吱吱吱的响声之时又扔进了火炉里继续加温。这一系列的动作非常的短暂,在我的眼里看得眼花缭绕。我不知道姨父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魔法,在热火朝天的火炉边敲敲打打,一件件厨具和农具便鲜活的摆在了面前。
姨父学徒三年以后,便自立门户。因为打出的农具使用方便,外形美观,且收费合理,一下子周围的村村户户都来找他打制农具和厨具。打铁是一定需要徒弟的,师傅左手握着铁块,右手一只锤,师傅下锤在哪里,徒弟便下垂在哪里?可是姨父找来的徒弟有些吃不消苦痛,中途放弃,有些坚持了下来回到家乡也成为了铁匠,可是打出的农具也只是勉强能用。都不及姨父的铁匠活那般的精致。
姨父的打铁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匠人,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他送给我的菜刀用了十几年,还在服役,切菜的、剁骨头的都有。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姨父在打铁的手艺人之中,真正是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假如姨父现在还年轻,让他去德国的'双立人'公司进修的话,说不定他能创造出一个中国人的'双立人'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