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的中秋晚餐
微信朋友圈,有众多好友对我是又恨又爱。他们爱看我发的私房菜图,又恨我常常深夜发照放毒。
为了霸住微信圈美食达人的名号,我还真琢磨做过很多极具个人特色的菜。
直到昨天有个好友幽幽地说:你很久不发菜了,我最喜欢看你发的菜,色香味俱全的。
这一夸啊,我就将自己一人做全套的中秋节餐桌图发出去了。
给生活仪式感,那就在节日认真做节日餐。
2
2018年的中秋午餐
去年的中秋,几个单漂在长沙的徒弟吵吵着要吃我做的粉蒸肉。
直到现在,做粉蒸肉,我不用成品袋装米粉,总感觉那米粉透着一股陈腐的气味。坚持自己碾碎糯米后,自己拌调料,最后将米粉均匀地裹在排骨和切成片的五花肉上来蒸。
五斤五花肉五斤排骨做了两大蒸锅粉蒸肉,配菜是蔬菜水果。
在园子的亭子里放上大圆桌板,大家吃得奔放洒脱,像野餐。
唯有美食与情感,不可辜负。
3
第一次纯西餐家宴
某一天,找一个西餐大厨学了煎牛排秘技,外面要煎得焦香,切开咬起来牛肉又很嫩,没有任何调料,只撒少许盐在牛排上。
买了澳洲牛排,又买了全套西餐餐具,先自己试味了两次,确实美味。
找个周末,大张旗鼓地做了一次西餐。
家人和客人吃得眉开眼笑,我就一直在厨房煎牛排啊煎牛排。
等到最后,我闻味道都闻饱了。
自此之后,唯有儿子提要求想吃牛排,我才小范围煎煎牛排。
自我煎牛排后,儿子外出吃牛排只吃我学技术的那一家,也是全长沙牛排卖得最贵的一家。
那些冲动的消费,都是脑子一热进的水。
4
我走了很远的路,爱家乡美食成病
我是湖北人,对于家乡餐食,我有执着的偏爱。
家乡的腊肉,和四川湖南贵州熏过的腊肉不同,是风干的。
在湘菜名满天下的湖南,风干的腊肉是要被嫌弃的。可我父亲每年都要找乡下最好的土猪肉,选取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做成腊肉给我。
自从有了不粘锅的平底锅,父亲送的腊肉我就会做成让人吃了就喊香,想到就留口水的吃头。
家乡的炒豆皮,这是小时候,奶奶做给我吃的美食。奶奶做饭的灶台,灶台前的小桌子小板凳,是我解馋的乐园。
在冬至过后的三九天,我最喜欢加点腊肉大蒜叶炒一碗干香的豆皮,配上一壶红茶做早餐,这也成了孩子放寒假点单率极高的下午茶点。
家乡的霉千张卷,煎得焦黄,配上湖南的剁辣椒,也是冬天我定期的慰籍。
唯有冬天,这些新鲜食材可以通过淘宝采买。
走了很远的路,早已他乡做故乡,回不去的故乡,唯有借助家乡的美食不相忘。
我吃的不是家乡特有的风味,是一份相思成病,无处安放的乡愁。
5
返璞归真的素食
最后上个素菜集锦吧,这是有一段时间迷恋素食+境界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