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到石岛的第二天,天气预报有雨夹雪。一早起来,没有雨雪的迹象,天上却灰蒙蒙的,气温确实降下来了,昨天穿着还稍感燥热的羽绒服今天真是舒适无比。吃过早餐,到海边走走。海水还没有涨起来,远远看到零零散散的有很多人在海边沙滩上忙碌着,看来都是有备而来,一律穿着水靴,拿着工具,旁边放着篮子或水桶,这是在赶海呢!虽说都在赶海,手段却不同,方法也颇为有趣。
近处的几位让人一目了然,她们蹲在那里,握着丁字形工具,在沙滩上奋力挖掘着,不时从翻起的泥沙中捡拾着什么;稍远处几位大哥的举动却颇是令人费解,他们弯着腰低着头在沙滩上转圈,像是寻找着什么,不时用手中的方头铁锹戳戳沙地,忽然发现了某种踪迹,把手中的另一件工具——一根粗钢丝样的东西插入沙中,然后用铁锹在旁边深深地挖下去,铲起一锹沙子,再挖一两下,沙坑里冒出水来,把手探进去,一只深颜色的什么东西就握在手中了,在旁边的沙坑里用水轻轻一涮,投入旁边的桶里,再开始下一轮的寻找。
就在离这些人们不远处,细小的水波轻轻地荡漾着,一群海鸥也在覆着薄薄一层海水的沙滩上忙碌着,海水未涨起时,几乎裸露的沙滩上似乎有很多美食,此时正是海鸥们的早餐时间。这海边的精灵,打猎手段比人要高明多了,它们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只见它们在浅水里疾走,眼疾腿快,眼到嘴到,啄取猎物如囊中取物,很快就吃饱了,开始在沙滩上悠闲地散起步来。
过了一会儿,开始涨潮了,不知哪来的力量,本来微波轻漾的水面忽然涌现出几条长长的大波浪,海鸥像是接到了某只指令,一下子全部飞到了半空,盘旋了一会儿,又落了下来,这次并没有降落在海滩,而是落在水深处的海面,随着海浪的波动,惬意地轻轻起伏着。
太阳也终于从云缝中露出半边笑脸,阳光洒在水面上,明晃晃的,给这寒冷的清晨带来了些许温暖。劳作了一两个小时,赶海的人们带着收获,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我快步走过去,想看看他们的“猎物”是什么,谜底终于揭开:原来,用铁锹挖出的主要是蛤(方言音ga),就是各种贝类。
而用粗钢丝样工具捕获的主要是竹蛏。和一位正在岸边休息的大姐攀谈,她捡到的是一些竹蛏和几个贝类。她告诉我,她主要是挖蛏子的,那个钢丝工具就是专为挖蛏子打造的。竹蛏有两片薄薄的贝壳扣在一起,看起来像一节竹子,它们潜藏在泥滩中的洞穴中,洞穴与地面呈七八十度的夹角。钢丝的末端是圆锥形,很尖利,在沙滩上看到蛏子的出气孔,立刻把钢丝插下去,正好插中几乎直立在沙中,开口向上的竹蛏,然后用工具刨出即可,拿铁锹戳海滩,是为了更容易找到蛏子的出气孔,有经验的人用脚踩也能找到正确的位置。至于那几个蛤(方言音ga),则是意外收获。
这片海滩是泥沙滩,退潮以后泥滩上的波纹生动而优雅。因为泥滩里营养丰富,所以才让这么多人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岸边石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不同风格的“海”字,大海就是这样,它千变万化,也无限包容,养育了各种神奇的生物,当然更养育了人类,我们也不能辜负了这份情谊,尽自己所能保护这片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