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讲一讲营销心理学中的“捆绑损失”现象。
昨天,父亲去4S店把心仪的车提回家来了。街坊们看了后,随口说道:“听说别人买车后,店家都会送大礼包,可实惠了。”父亲一听,顿感亏了,之前的喜悦感一扫而光了。晚上,母亲把这事告诉我,搞得我哭笑不得。
这车是我表姐托4S店一朋友买的,比市场价便宜了1W+,而这当中就包含了大礼包。父母当时听说这个优惠力度,很是高兴。但付完钱没过几天,一听到没有大礼包,就全然忘记了那1W+的优惠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经济心理学上的“捆绑损失”现象。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商家推出“99元篮球,送打气筒、网袋”;“5999元电脑,送键盘、鼠标”;“29元红枣,包邮”……而不是说“90元篮球、6元打气筒、3元网袋”;“5500元电脑、300元键盘、199元鼠标”?
这是因为快乐和痛苦的增长是非线性的。比如获得100元能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想获得双倍快乐,就需要400元了,而不是200元;同理,若损失100元能让我们感到痛苦,那么再损失100元则不会让痛苦翻倍,直到损失400元了才能达到双倍痛苦的量级。
商家就是抓住这个心理,把价格定在让消费者产生正常痛苦之上、双倍痛苦之下,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再配合“送”这个字眼,抓住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从而淡化痛苦的效果。花5999元买了电脑,明知道可能贵了几百元,但想想5K多的大头都掏出去了,也不差这几百了,并且痛苦也就是那掏钱的一瞬间,之后看到所谓“送”的键盘鼠标,就高兴了。反之,如果掏5500元买电脑,再掏300元买键盘,再掏199元买鼠标,想想这过程就让人更痛苦。我想这也许就是古代刑法中凌迟处死比斩头更残忍的原因吧。
所以,父亲的负面情绪其实就是因为商家没对他进行捆绑销售,而让他感到“损失”了大礼包,却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商家正是因为朋友关系,才免去了华而不实的礼品,从而降低了整体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