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从《罗辑思维》的视频听来的,哪一期记不清了,是向死而生吗?
书里讲述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的读书会。母亲是一位身患胰腺癌,生命不会超过2年的受人爱戴的现代女性。母亲给人留下睿智、豁达、热爱生命、同时对子女要求严格的形象。儿子起初从事出版业,可能也是因此读了很多书,后来儿子为自己的爱好从公司辞职,开办了一个跟厨艺有关的网站,虽然自己很忙,但是依然用读书这种方式与母亲互动,表达着对母亲的关怀。儿子的形象体贴、善良、聪明。
起初读书是想看看书里边介绍的书,结果发现虽然大多都是小说,但还是给人太过高大上的感觉,除了其中几本,兴不起阅读的冲动。
茫茫50多本书里,我只看过一本《追风筝的人》,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母亲却读出了人生的三重选择:“一种是角色最终明白他们永远无法重头来过;第二种是较色原本以为还有退路,直到最后才发现已到尽头;第三种是较色认为自己没有第一条路可走,事后才发现,最初以为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其实本可以改变,可是为时已晚。‘这些我隐约有些感觉,但说不出来,这大概就是罗胖说的好书只要写好一个个细节就行了,其他的欲说还休,读者自有体味。
虽然不能直接从中吸取好书,但这种体裁还是很有趣的,曾几何时,我还想过,写本小说,把我知道的所有的知识编制在一起,现在有两种体裁可以组织这些知识了,一是探险类的科幻小说,而是读书会这种。
书里面讲到的读书会对我是一种新事物,我还从来不知道原来爱书的人可以这样活,原来一个人可以如此爱书,原来书籍也能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在美国好像这样活的人也还大有人在。而反观身边的人,大部分人对看书的人两种态度:傻逼和没用。而我一个在校学生,接触的本应该是中国最爱看书的一批人,可以料想,在社会上,书籍是如何的不被重视。
对了,中国人不是不读书,而是读网络小说成风,我想可能论起阅读的字数,说不定中国人还能排在世界前列,还记得前两年,我妈那个手机每天在看网络小说,好像是校花的贴身高手,好几百万字啊,更有大学同学,基本卧床两年,以读网络小说为生,号称读遍天下无敌手。我也看了很多网络小说,我越看越感觉这个东西就跟打飞机一样,主要作用就是意淫和追求短时间的快感,他大概抓住我们内心脆弱的那个点,或是不够幸运、或是不够努力、或是先天不良,然后逆转这些悲催的命运,再然后很多人就陷进去了,好像自己也摆脱了这些困境。我总感觉这对生活无益甚至有害,但没人调查,也不知道能不能调查。
最后书里还讲了生命最后的这段日子怎么过,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我们需要有个爱好,来陪我们度过那些寂寞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