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慌乱的世事中处变不惊?嗯,也许等我读过足够多的书吧。
我打小就是家长口中“三分钟热度”的人,做什么都是“知难而退”,唯有读书是我坚持的最久的一件事。有一次与恩师聊天,说起读书这件事,听到恩师对于阅读一如既往地看重,不由感慨一句:我很庆幸,这么多年从未缺过枕边书。
我是真喜欢读书,不分种类,不挑内容,看到什么读什么。对书籍有印象,始于爷爷放在楼梯口老旧箱子里的一些古书,内容早已忘了,大概是书的年代久远了些,只记得纸张泛黄,字迹是好看的楷体毛笔字,我那时候年纪小,不懂文章,只是极力去分辨自己识得哪些字,然后兴冲冲地把这些字抄下来。
我出生时身体瘦弱,比同龄的孩子长得矮小些,不擅于劳动,家里的长辈总说:“这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得好好读书,不然将来怎么办?”在家乡话里,学习和阅读书籍是一个意思。我大概是听多了长辈们的话,总觉得自己要读很多很多的书,认识很多很多的字才行,不然长大了是没办法生存下去的。等长大晓事了以后,总觉得像自己这样愚笨,身无所长,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子更得读书了,只能在阅读中找一找存在感。
时间一久,阅读便成了习惯。诗歌、散文、小说……手边有什么便读什么。到现在还记得,《红与黑》是我读完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初中,一整个学期异常兴奋地抱着数学课本往数学老师宿舍冲,借着一群人请老师讲题的“东风”,默默地缩在书架前看完了整本,要知道,我是命里缺数学的人啊。上了高中,理化生课上偷看点小说那是家常便饭,更不用说熄灯后点个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了。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日记本、摘抄本、随笔……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本子攒了十多二十几本。累的时候,想放弃某件事的时候,着急的时候,心慌意乱的时候……当我找不到安全感的那些时刻,我就翻着这些本子,去看自己曾经热忱汲取的“养分”,仿佛能填满我生命中所有的空白。
最难过的那段岁月,我读了近二十本书。我承认,我是遁世的,那时候每天什么都不想,吃饭、睡觉、读书,以为一切烦恼都可以渐渐四散,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我依然感谢陪伴我走过艰难年月的书本,在埋怨时给我以豁达,在孤寂时给我以安慰,在消沉时给我以信念,在兵荒马乱时给我以平静。
“若有诗书藏在心,时光从不败美人”,今晚我读到这句话,喜不自胜。我热爱“阅读”这件事,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好,还没到达“诗书藏在心”的境界,当然也就更算不上“时光不败美人”了。我之所以还在坚持阅读,是因为想在不安的尘世中行走得从容一些,是因为想要打磨自己浮躁的心性,是因为想在一个人的时候有事可做,无需打搅别人。当然,不排除想从书中窥探写作者秘密的“歪心思”。
这世间从来容不得人与之讲理,它的规则便是铁律,更改不得。我是鼠目寸光之人,从不妄图改变除己身之外的一切,所以我这么不舍得放弃阅读,无论怎样都要守住读书这个习惯,是在努力地不被世界所改变。无论我做错什么,恐惧什么,都能从摊开的书本中找到慰藉和心安。
我是书虫,每一个有书可读的日子都不算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