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动手发完朋友圈,算是做一个记录。开始践行每天两个小时读书计划,最后一张图片是我的今天看书的结果,5个番茄钟(2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
最后一个番茄钟的时候包子回来了,打扰了5分钟,等番茄钟结束之后,我用闹铃补了一个10分钟的读书时间,把冯鑫在北航的演讲读完了。
冯鑫的演讲洋洋洒洒10页多,整个说来说去就2个字“折腾”。
真的是很巧,鱼哥说他每天看书两个小时,翻开从扬州拿回来的计划,本来就准备折腾起来每天读书两个小时,把需要拆解的书看10遍,就看到这个故事。
我以前读书是特别随意的,看进去了一整天不吃不喝,看不进去一两页就完成任务,追求的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从来没有这么正式去对待读书,更没有把一本书看十遍的经历,这次死磕对我来说绝对是个挑战。
要拆解它就得读透它,以前读书靠量,大量同类书会出现相同的观点,以此来习得这一要点。
用上面的方法获取可用的知识点,把书中的知识迁移到自己所用的领域。
以前的方法用来二十几年,一直用下去也跟现在一样有效果,有用但比不上牛人,整天听别人说好书要多读几遍,不去尝试就不知道效果如何。
所以折腾从读书开始,从一本书看不了两遍到一本书挑战十遍开始。
2
有人说我公众号名字还挺好特别恰当,怎么想到的?
这真的是个意外,以前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
就拿名字来说,我从有QQ号的时候就知道名字很重要,从初中到现在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名字,没有一个满意的。
换来换去的结果就是,前面的积累全部泡汤,特别是这两年打造个人品牌意识到自己这件事必须定下来。
要不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不同时期朋友叫我名字都不一样,最早叫我本名,后来叫我狼少,也有叫我戳戳,现在认识的叫我赛先生。
我公众号也是纠结了好久,特别是要作为自己重要阵地的,折腾来折腾去一咬牙,就叫“赛先生爱折腾”。
这样才定下来,定下来后就只管做事,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名号而发愁。
同时全平台统一头像,能用赛先生的就用,不能用的就是“赛先生爱折腾”。
去行动是最重要,没有哪个老板就是一开始的公司就从一而终,千万别让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影响去做事。
3
在《朋友圈的尖子生》里看到脱不花,冯鑫,李叫兽,马占凯都是先去做事,先往前冲,只有在行动中才知道好不好,才知道要不要继续。
我以前也知道行动的重要性,可一旦到了新的领域,就茫然了。
这一点马占凯(搜狗输入法之父)也说过,他是一个对电脑软件非常在行的人,可开始学习Photoshop也有点抓瞎,也是到第三次才略微入门,还是要去尝试去磨合去不断调整才能适应。
我们普通人却忽略这一点,所以学习效果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没有行动,或者是伪行动,没奔着目的去做。
学游泳不下水可以吗?大家都会说当然不行,那么学习知识不用为啥就认为学会了。
有学习写作朋友说最近工作生活忙,没时间写作。写作不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梳理工作,记录生活。
为啥明明该用的时候却放置一边,这就是典型的为了学习而学习。
要改变很简单,就是行动,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看书就把书上的道理用起来,在社群学习就把社群好的做法坚持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