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这件重要的小事

比喻,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小学语文就已学过,似乎算不得什么重要的事。近日读书方知比喻如此重要,颇有恍然大悟之感。

在人类历史中看:

人类之所以能走上食物链的顶端,能用比喻至关重要。

启发来自于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2016年最畅销的非虚构著作《人类简史》。

这本书告诉我们,智人之所以能从动物中脱离出来,走上食物链的顶端,很重要的一点是智人有强悍复杂的语言。我们都知道,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而智人,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超越了一般动物描述现场的语言能力,而是能够描述不在现场发生的事情。“智人语言最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并且讲得煞有介事。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对人类而言是场至关重要的认知革命。它是一切传说,深化,宗教,规则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你跟猴子说,只要现在把香蕉给你,死后就能到某个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猴子根本不会放手。但人类会,人类会因为听说并相信来世的承诺,而牺牲现实的享乐。这种虚构现实,尤其是人类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虚构故事的能力,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人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语言和想象力,让人类有了合作的基础,人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放大。语言和想象力的发展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基因突变的智人一定是从“比喻”开始的,先在不同的事物上建立关联,从现场可目见之事物转移到不在现场之事物,从已知的事物勾画出一个未知虚构的事物,直到运用故事、图腾或偶像来团结合作。

比喻,勾连本体和喻体,在不同的事物上建立关联,正是人类运用想象力,战胜其他动物走上世界巅峰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每个人体内携带的基因。

从审美角度看:

善用比喻是“文采斐然”的重要特质。

巧合的是,《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书中也用“善用比喻是一种基因突变”的标题专门来讲大师们怎么用“比喻”。舒明月说,比喻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修辞手法,且并不限于文字艺术,是艺术人群的一大共性,和创造力密切相关。

舒明月在书中赞叹了张爱玲在比喻“方面基因突变到一塌糊涂了”,她的比喻“妥帖、新奇到极致”;批评莫言的比喻“完全是一种人来疯式的夸夸其谈、口沫横飞”,“本体和喻体之间一点都不像,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胡扯感”;评价钱钟书的比喻“总脱不了抖机灵和掉书袋的感觉”。在这本书的导引下,欣赏大师们对比喻的运用,不能不赞叹“文采斐然”当真是一种天分,是脑突极度发达,各项感官充分联结的天赋异禀。

比如张爱玲的:“屋顶花园里常常有孩子们溜冰,兴致高的时候,从早到晚在我们头上古滋古滋挫过来又挫过去,像瓷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里磨牙,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打通听觉味觉,道出人们能感受到却说不出的感觉。比如严歌苓的“竹叶响起来,竹林跟着哆嗦了好一阵,笋子才给拔起来”“郑大全笑笑,在她枯焦干燥的脸上啄了个吻”“老式电话铃回声四溅”“女工从不戴假首饰,都是真金真钻真翠,人没近,身上就有光色朝你尖叫”。各种动词活用,让读者不知道用什么感官招架这新奇的文字。

善用比喻,虽不是一种靠勤学仿写能模仿来的技能,但尽可能广泛的体验涉猎对增强“比喻力”不无裨益。比如张爱玲的“我是中国人,喜欢喧哗吵闹,中国的锣鼓是不问情由,劈头劈脑打下来的,再吵些我也能够忍受,但是交响乐的攻势是慢慢来的,需要不少的时间把大喇叭钢琴凡阿林一一安排布置,四下里埋伏起来,此起彼伏,这样有计划的阴谋我害怕”;比如严歌苓的“不管多远,人都看清了这是个中国女人,有张粉白脸,腰身曲线工整得像把大提琴”。便凸显了她们曾受音乐戏剧等艺术熏陶的底子。

在教育方面所受的启发:

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更丰富的体验,引导孩子多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培养“比喻力”。

不光是艺术需要“比喻力”,其实纵观历史,人类历史很多理论和发明也都是从建立关联开始的——就像飞机与鸟,雷达与蝙蝠,等等。不论出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是创造力,引导孩子认识外部世界,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建立各种各样的关联开始。比如要给讲一个道理,先要从孩子知道的相似事物上找过河石。这太重要了,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事实上是我们父母没有讲好道理。人们总是从自己已知的事物上伸出触角去做相似思维,逐步认识未知事物,孩子更是如此。

给孩子讲好道理有两个前提:

一是你了解孩子,知道孩子能理解的事物有什么,也许只是苹果鸡蛋,也许只是奥特曼,这些是你可使用的“喻体库”;

二是你能将你要讲的道理(本体),和孩子能理解的事物(喻体)之间建立妥帖合适的关联。

比如,认识星球是从鸡蛋开始的;比如,认识网络上传下载,可能是从天空中的云和雨开始的;等等。最近,我在实践这一方法,争取使“打一个比方”成为亲子交流的口头禅。用打比方帮孩子开“脑洞”,鼓励对事物做天马星空的连接。

而且似乎有些收获。有一次老师请小朋友们用草莓和望远镜编故事。在很多小朋友的故事里,望远镜是用来看的,草莓是用来吃的。而在儿子的故事里,草莓是草莓小人儿,他乘着望远镜飞船去探险。这种脑洞乱开的模式,为娘颇为欣慰。

这里我们可能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孩子的“喻体库”太小了,阻碍“比喻”的使用和孩子认知的发展。所以,尽可能让孩子广泛涉猎,提供各种体验,拓宽“喻体库”,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工程。从这个角度讲,为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也无可厚非。像上文的张爱玲和严歌苓,与舞蹈、戏剧、绘画有相当深厚的功底,也许并无突出成就,但这些修为系统性地构成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并在文字方面突出显现了。还比如舒明月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严歌苓中英互文的写作特色,她用“一双多汁的眼睛”,就比我们惯常所用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新奇多了,而这词应该来自于“saucy”,在英文中用来形容,有性感调皮大胆之意,而其词根“sauce”最原始的意思是浆汁。这些跨界,如果没有在不同的界上去站站、看看的经验,怕是很难产生的。

专家常说,未来的世界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但怎么培养却无只言片语。要我说,就从多体验,多打比方开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