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月非常忙碌,阅读时间特别少,很意外的收获是,因为很着急,自然而然地开始了真·快速阅读,果然,阻碍阅读速度提升的最大障碍是那颗不敢跳跃的心:
《小强升职记》,这本书比《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更多方法论,也更完整,虽然叫升职记,其实讲的是个人管理,利用碎片时间在QQ读书APP上听+读完,有很多表格可以作为参考,于是买了实体书本。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12月初完成了前3个习惯的阅读,自己的完美主义心理作祟,非要完成了每章末的思考作业才肯继续往下,愿接下来克服这个心理。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勇气心理学的解析版,更实用,对话形式十分有画面感,其中一个中心思想和这几年我的“接纳自我”体验很接近,不禁再次感慨“吸引力法则”的威力,我更接纳自己之后,我接触到的人向我推荐的书就是在告诉人们学习接纳自我,哈哈,真有趣;读完之后,让我很有重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冲动。
《漫画中国史》实在太有趣了,可惜太少啦意犹未尽啊,历史果然是件好玩儿的事——当然啦,前提是以不那么枯燥的形式讲述;
《跟钱钱学理财》,更适合理财小白,很多是观念转换,一个有趣的观念我在试行——停用信用卡,虽然不像给现金那么直观感受到钱在离我远去,可是眼看着储蓄卡没钱,确实也会很有压力,会继续。
尝试“得到”APP的“每天听一本书”的方式听了几本书:
《罗马帝国衰亡史》,很长,还没“听”完,先聊聊最早期的“五贤帝时代”,啧啧啧,古罗马早期选择皇帝是“任人唯贤”,涅尔瓦了不得呀,可惜,即使“唯贤”也终究是人,是人就有主观性,就会有不可预见的变化,元老院也难以阻止历史的“程咬金”。(未完待续)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这本书可以理解为“暴力史”以及“暴力学”,我没理解错的话,作者的观点是,暴力在漫长历史中呈下降趋势。作者还分析,国家形态下的暴力其实小于“国家”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常以为没有了国界的划分,“地球村”村民会相亲相爱,而作者的分析真是让我十分意外。作者斯蒂芬平克的这本书,让我格外珍惜“体内的理性”,也让我多了新的维度认识人性与世界。
《人口原理》,说实话,没有“每天听本书”,我大概是不会想要接触这样对我没什么用处又艰深的著作,而有趣的是,作者马尔萨斯的初衷很有可能是驳斥以葛德文和孔多赛为代表的“革新派”的一些论调。关于土地、人口、流行病等人口模型的参数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很深的是学者的研究,每一个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对某一个课题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趋势判断,正确与否,很有可能要把历史拉到很长的时间范围才能“见真章”,这本书中两个学派之间见解差异,从我这个“后人”的角度来看,有一些观点十分滑稽,但我由衷地敬佩这些学者,正是这些对对错错交织的各类学科著作,让人类文明这样日新月异,尤其这几年网络科技发展十分迅猛,让生活在很短时间里就有天翻地覆的巨变。扯得太远,这本书虽然写“人口”,而人口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普通人读一读,对发散自己的思维十分有益。
《西方哲学史》,罗素大爷的通俗著作,实在很精彩!我才疏学浅,我光知道苏格拉底老爷子,而古希腊的变迁发展还有那么多精彩故事。还有哲学与神学千年的“爱恨纠缠”...等等等,罗素大爷很好玩,一本正经地像大妈聊八卦一样跟你聊哲学史,带有他个人的看法,尤其“痛斥”情感派哲学家,哈哈哈。主观性比较强,也许更适合我这样的门外汉。
《未来简史》,同样久闻其名,“智人”给我留下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不由地想起罗胖在17年末的跨年演讲说到的“3倍速”语音。这本书会让我有很深的危机感,生怕自己被淘汰出“进化”的队伍,十分有趣和值得阅读的一本书,也让我对《人类简史》十分感兴趣。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记得《把时间当做朋友》里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看似有创意的工作其实大部分也是重复枯燥的。村上春树对小说家的解读颇有这种意思,经得起枯燥,要有强健的体魄,他还说从自己熟悉的素材入手——我对此话的解读是,从初阶入手,最近我遇到一个问题,几个月都读个人管理书籍,大脑有点审美疲劳,于是我决定穿插着阅读一些有趣的书籍,想起了《小强升职记》的作者邹鑫在趁早APP课堂里说的一句话“温柔的坚持”,嗯!
《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十分佩服铃木敏文的细致观察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他总是反其道而行,却偏偏找准市场缺口,他关于“选址”、“营业时间”、“货架摆放”、“物流”的创新思维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他那个年代看起来真的十分了不起,而时代变迁,不变的是从客户心理角度出发思考,我认为,当成为推广营销人员之后,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本书推荐给推广营销运营类人员阅读。
《刻意练习》,久闻其名,三件法宝:正确的方法(会不断发展变化)、良师(指导+监督+修正)、重复。里面介绍的富兰克林的故事,让我对富兰克林十分感兴趣,最近在读他的自传。
《魏斯曼演讲圣经1 : 说的艺术》,再次证明,一个会说的人一定是个优秀的“倾听者”,对听众的心理解读、接受能力需要有准确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基础功是“听的艺术”。
《高情商管理 : 带团队就是抓细节》,这本书其实不符合我的目标,它其实是一本“管理学”的书籍,没有很多理论,非常多案例,有一些观点目前阶段的我并不赞同。销售人员可以读读里面的一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