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就应该写一篇期中的总结了,只碍于好像静不下心来,思绪也很乱。
按时认真听了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的课程,每天也努力完成该完成的日更,但其实还是迷茫于自己如何去写东西的瓶颈。
有时候特别想去完成一篇东西,可是却苦于每次写几句都不满意,删掉。
你会有这样的经历吗?
我有,而且经常。
01
我觉得自己挺懒的。
懒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有时候醒来了特别想看一本书、特别想写些东西,可总是躺床上再发一会呆,那种激情澎湃的热度就过去了。
并不是没有起来的动力,只是每次想到一个要写的主题,脑子里除了这句要写的主题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头绪,每每遇到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算了吧。
算了吧。这种心态的影响对于去做一件事件是致命的打击,不单单是写作,而是会上瘾,容易产生依赖。
我参加21天写作训练的目的,除了获得该有的写作基础外,更大的目的是想让自己能够戒掉“算了吧”的懒癌,能够逼着自己去日更。(我知道这类写作课上的内容,其实基本是都是概念性的东西,好在无戒老师还用特别标准的普通话分享了很多干货,对啊,很标准……)
日更对我来说难吗?应该一点都不难,我是属于那种写今天的天气和吃饭都能写几千的人。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习惯造成的问题就是:你所有写的东西都限定在自我的情绪里,没有读者愿意花时间去审视你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已经很糟糕了,凭什么还要求我看你的惆怅?
懒,是写作的敌人;而情绪,是一篇好文章最大的障碍。明白吗?
02
这样说吧,我们写的东西不够有深度和内涵,大部分原因是人生的阅历和图书的阅读量不够。
我时常在写作的时候觉得恐慌,因为内心感觉有一篇非常完美的文章会被我写出来,可是落笔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文字去组织它。
我抓耳挠腮、歇斯底里地愤怒,平静之后却更多的是惆怅。
我知道,是我胸内笔墨甚少。
我没有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没有浅显的心理学知识,不懂得优秀的小说如何把握节奏,不懂得易于传播的文章如何立意。
这一切都是读的少啊,等我去年的时候真的察觉的时候,会非常痛心自己过去的几年是浪费在什么事情上了,为什么不愿意多看些书!
我这两年的确开始计划自己要多看书,去年看了三十多本,今年计划要突破五十本。但其实你知道,一个人的文笔和文学修养真的不是一两年的道行能够激发的,我见过很多一年读几百本书的人,但他不写东西;也见过从来不读书的人,他坚持地在写。
这两种人其实都挺可惜的,因为他们走在了平行线的一侧,却始终不能让自己交汇起来。
读书吧,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其实我们都一样,你也需要。
可能你会问:读不进去怎么办?
我的方法是:先逼自己读三本。记住,逼自己读,等你读完三本很棒的书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读书的乐趣这么美好。
03
我是喜欢看电影的,所以这几年来经常写的文章都是影评。
可惜影评这东西真不像十几年前一样是处于小众而且专业的领域了,每个人都写,而且写的越不像影评的影评,越容易受到读者的喜欢。
比如一篇去解读电影彩蛋的影评,肯定比去解读电影剪辑手法的影评热门;比如一篇去介绍电影剧情的影评,肯定比去解析电影拍摄技巧和手法的影评高。
所以我后来发现,原来那些《如何写影评》《影评速成法则》之类的书籍,去引导影评人去解读电影的构图、混音、画面、剪辑、场面调度、镜头等等,是多么不接地气的知识啊。
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大众市场所需求的东西,而大部分在网络上写出特别热门的影评的人,他们所写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影评,但他们称自己是影评人。
是不是觉得挺滑稽挺无奈的?
所以我常常不敢说自己是影评人,我只敢说我喜欢电影。
但我为什么坚持写?
我想应该是一种执念吧,我觉得只要我坚持写,不管这次写的是一篇影评,还是罗里吧嗦的牢骚,至少还在坚持。
因为我常常觉得坚持是有结果的,就算没有结果,那也对努力过的自己充满崇敬。
其实我们都一样啊,不管你现在坚持写的是什么,小说、散文、诗歌、干货、教程……只要你坚持,就算不成功,那也是这辈子留下的遗产。
04
也许,文字是一种最孤独的情绪载体。
它不像音乐那样,会让聆听者立马产生或悲伤或激昂的情绪;它不像绘画那样,会观赏者随即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它更不像一部电影,能够引起观众的欢呼和雀跃。
而文字作品,需要读者一点点地去消化,直到结尾,才让人或潸然泪下,或柳暗花明,或内心亢奋,或感慨万千。
它像浩瀚宇宙中一粒粒的繁星,需要作者一粒一粒地去拼凑、去组织,慢慢才能形成一篇让人欣喜的作品。
但稍不留神,就可能变成杂乱无章的次品。
有时真的感觉孤独,特别是看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被我写下。
05
但你热爱写作吗?
这是我问自己的。
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奇迹,都是在孤独中创造出来的。
记住:你如今的孤独,一定值得你未来的拥有。
2017/06/26 弓谷所長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第四期 day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