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立冬了。
过去,北方的冬天缺菜,但这难不住人们。大白菜、罗卜、土豆只要储存得当,一冬的当家菜就有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冬储大白菜的热闹情景。家属院里,一夜之间冒出成山的菜垛,街坊邻居便得了号令,立刻开始往家搬运大白菜的竞赛。呼朋引伴人声鼎沸,就像是进入寂寥冬日之前,最后一个狂欢节。
我家也乘着星期天全家上阵了。
奶奶挪动着一双小脚,噔噔地冲在前面,攥着菜票排队挑菜。爸爸妈妈来回运输,天已入冬,脱成单衣褂仍冒着热气。早已完成使命的竹制儿童车,一直没舍得丢,这下又派上大用场。我们小孩子一律归在姥姥麾下,她操着晋中软语却指挥若定,领着我们在大本营擗黄叶掰菜梆,最后将圆滚滚、瓷实实的大白菜,包上旧报纸,像一个个细心呵护的菜娃娃,码在楼道里一切可放置的角落……
漫长的冬日里,天天白菜土豆难免厌烦,好在奶奶姥姥早有准备,时不时会变出拿手的小菜,调剂着家人的味蕾,为贫乏的餐桌增添一点亮色。
奶奶河北无极人,姥姥山西清徐人,老家都是华北农村,皇天后土教会她们巧妇之炊。早在入冬之前,她们已经忙活了好一阵子,将各种时令蔬菜,晒的晒腌的腌,象藏宝一样装进各式坛坛罐罐,只待孩子们欢呼的一刻!
腌雪裡蕻、积酸菜、晾罗卜干、泡糖蒜,家家会做不必多言。值得一说的是奶奶的秘制椒香小茄包,最是馋人。取拉秧的小茄子,转圈切螺旋花刀,连而不断,撒些盐杀杀,缝隙中塞进花椒。锅中放油少许,小火慢煎。收干水份后上桌,用筷子一提溜,圆茄子便抖落成弯弯曲曲一长条,茄香混着椒香立刻扑鼻而来。这款小菜取材刁钻、烹制讲究,我以为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奶奶大户人家出身,有此等厨艺也不足为怪。可惜现在拉秧的小茄子难寻,我想试着做做却不能。
姥姥呢,也有一手绝活----芥辣丝,虽不起眼却独步食林,吃上一口又冲又辣,保准你鼻涕眼泪齐流,大呼过瘾,很有些戏剧性。这款小菜食材寻常,俗称芥疙瘩,又制作简单、易于存放,是我家的保留菜品,每年都要做上几十斤,从入冬可以吃到来年春上。
除自食外还要馈赠亲友,颇受欢迎。只是家中的容器--大号玻璃瓶子有限,老妈便附加了条件,谁家想吃,拿玻璃瓶来换。
妈妈曾是个老革命,年轻时投笔从戎,高中没毕业便投了八路上了太行山。临行泣别二老:女儿不孝,您只当她暴病身亡了吧。姥爷姥姥也惧怕“通匪”罪名,不敢声张,从此音讯两绝!
想不到妈妈离休后却热衷此道,回归锅台灶前、针线笸箩,越来越像个农村老大娘了。
这厨艺、这味道万难断根,于是,就从姥姥传到我妈,又从我妈传到了我。
制作秘笈且听我细细道来……
眼下正是芥菜疙瘩上市的季节,一块钱一斤(这是少有的多年不涨价的吃食了)。要挑圆润且个头小的(据说这样的辣),如果吃不准,多问菜贩子一句"辣不辣?"
哦,务必分清楚是芥疙瘩还是蔓菁,两者长相差不多。你要是买错了,可就白忙活了。蔓菁很平庸,而芥疙瘩却暗藏玄机,原本也是味道无奇,简单一料理却过齿难忘。
芥疙瘩买回来后洗净擦丝。
锅里放油少许(比炒菜要少),炸香花椒。花椒最好先用水泡泡,不宜炸糊。
花椒爆香后倒入芥菜丝翻炒片刻,变色断生即可。我琢磨加热只是为逼出芥辣,千万别炒过了、炒熟了。火候的掌握与成品辣不辣很有关系。翻炒时加盐适量,太少无味太多就成咸菜丝了。
大玻璃瓶需事先蒸煮彻底灭菌,乘热将芥菜丝装入并压实,尽量不留空隙,以免空气中的杂菌滋生。
用数层保鲜膜封严瓶口,拧紧瓶盖。
置背荫处低温存放,约一星期即出辣味、可食。讲究的,可根据个人口味,滴几滴陈醋、生抽、香油,加点白糖调调味。
吃完一瓶再开一瓶,时间久了芥辣丝可能变软变酸甚至拉粘儿,说明已经发酵,只要没有腐烂仍可食用,这就看你当初灭菌密封的功夫了。
第一口,须充分思想准备,备好餐巾纸擦鼻涕抹眼泪哟。🤣
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