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除了情人节之外,又有一个重磅消息,马化腾亲自确认,微信公众号的付费订阅功能即将上线。
起因是马化腾的好友、互联网评论员keso大神入驻了36氪最新的付费订阅专栏,并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谈了谈付费订阅的事,从马化腾在朋友圈的回复来看,微信的付费订阅真的快来了。
其实,微信要做付费订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去年下半年微信就已经在内测这一功能,了解技术的不少网友也已经发现微信公众号的源代码中早已埋下了付费订阅的代码,只是至今一直没有动静,就像keso所说的,“这个测试太久了”。
去年4月份,知乎推出了1.0版本的值乎,开启了这一轮知识电商的大战,随后,果壳网的分答紧跟上线,罗辑思维的得到APP横空出世,喜马拉雅FM也加入进来,纷纷抢食这块大蛋糕。在这之前,微博更是早在2014年就测试过付费订阅。
付费订阅这块蛋糕有多大?
从现在的一些数据来看,这块蛋糕似乎确实不小。
去年5月14日,知乎发布语音、文字直播工具“知乎Live”。全年共举办1443场,主讲人平均时薪达到1万多。去年6月,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知乎Live”上分享其创业经验,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刚开放便一售而空,当日收益10万元。
罗辑思维的“得到”,目前一共有18个付费订阅专栏,除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定价1元/四年和《王烁大学问》定价199元/9个月外,其余都是定价199/年,根据其公开显示订阅数,目前共销售1.39亿多。
去年6月,由马东团队推出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独家上线,每周5天,每天6分钟,年费为198元/年,当天上午10点就已突破100万元,成交超过5000单,一天的成交超25000单,首日全天点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
喜马拉雅FM在去年12月3日发起了首届”知识狂欢节“,当天24小时销售额5088万,相当于09年首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最终销售额。
付费订阅有哪些形式?
从形式上来看,为内容付费,不管这些内容能否被称为“知识”,是否真的有价值,在目前的情况下,无非只有图文、音频和视频三种类型。
我个人的感受和观点是,在用户为内容付费的意愿上,视频>音频>图文。
在以上这些平台纷纷尝试付费订阅之前,用户其实更早已经逐步养成了为视频付费订阅的习惯,而这其中,网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艺恩发布的《2016年中国视频行业付费市场研究报告》,爱奇艺的VIP有效会员基数早在去年6月便已超过了2000万,并且在付费会员总数、用户活跃度、使用时长、市场份额等核心数据上也都牢牢保持着行业第一的地位。
音频的付费订阅,其实有一部分要归功于音乐版权意识的普及,如今,听正版数字音乐都要花钱,用户也渐渐接受了这种形式。而相比于阅读图文,通过音频获取内容的效率显然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喜马拉雅和知乎Live(包括最早期的值乎)以及分答都能迅速破局的关键。
相比于视频和音频,图文形式的内容是最难激发用户付费订阅热情的。你可以试着数一数,你订阅的这么多公众号中,有几个每天都会点开?有几个每篇都会点开?一共打赏过几个作者?有几个你愿意花上几百元订阅一整年?
微信付费订阅有多少胜算?
有一个很尴尬的数据是,某个已经开通付费订阅的作者(出于某些原因就不透露是谁了),他去年的付费订阅栏目卖的很不错,但是如今的打开率已经不到50%,也就是说,那些付了一整年钱的用户,已经有至少一半不再继续打开了……
虽然我也承认,在这么多平台陆续打开付费订阅的局面之后,微信必然有其优势,比如微信坐拥8亿多用户,近2000万公众号,微信在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的原创保护工作都已经率先启动并逐渐完善等等,但是,就像微信测试了大半年时间,却迟迟没有正式推出一样,我还是不太看好公众号体系下的付费订阅,至少目前的状态下并不十分看好。
1、正如前面所说,用户对于图文形式的付费订阅意愿最小,除了连载内容和第一手的独家资讯之外。
2、整个公众号的生态已经步入红海,两极分化严重,但是,即使对于目前的很多头部账号来说,也无法持续产出足够引起用户付费订阅相匹配的内容。而整个生态体系下的打开率下滑、粉丝质量下降、涨粉困难已经是普遍默认的情况。
3、付费订阅的趋势必将无形中鼓励“标题党”的产生,就像去年春节时刷屏的红包照片一样,当时的朋友圈,最多的文案是什么样的呢?我相信应该都有感受。
4、微信推出付费订阅,不是做不做,而是什么时候做的问题。只是对于它,不要过度神化,也不要过度期待,就像我当初并不认为小程序能掀起多大的浪一样。
5、最后,微信公众号下的付费订阅,即使非常成功,也和90%的公众号没关系,这些红利,只属于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