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迎来了拾房子三周年。
一个房子即一个社会,每一个困难家庭的问题,都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缩影。这一路上,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踏踏实实地走进每一个房子,用自己的力量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改变家庭,看见社会。
从2013年12月开始,拾房子团队联动室内设计师、建筑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以及不同界别的青年人一起为广州不同类型的贫困家庭提供空间改造,从为儿童提供阅读空间入手,深入家庭问题以改善这些特殊群体的家庭关系。
我们讨论过很多形式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但最后决定去除仪式感,选择用影像和文字最真诚的方式,把我们每一个成员,在拾房子三年来的经历和感受告诉你。
庆幸在这些有起落,有悲喜,有人情世故的时光里面,依然有你们的支持。
拾房子的缘起,对于九姑娘来说,是一个机缘,但也并不巧合。三年来,也因为拾房子,她在做,经历着每一个家庭的变化,她在看,看见人与人之间因为拾房子产生着联结。她常常在不同的人面前讲拾房子,却很少人问过九姑娘,这一路来,拾房子给她带来了什么。
在三周年的这天,她说了。
▼
九姑娘
WHYHOW思维创造社社长
“拾房子”发起人
转眼“拾房子”已经第三年了。这三年里在我身边出现了很多的朋友,给予我很多的支持和意见,团队有时人多有时人少,都有聚散。我们一群不是室内设计专长的人叩开一家家的门,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故。再回首,坚持走到这一刻的都是怎样的人?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是我最在意的。
很多人在这几年都说我改行做装修了,或者说用做好事的形式替穷人做装修。我们被贴上了很多的标签:中国全能改造王、梦想改造家公益版等等。我一直都摇头说,不是呀。我们不是做装修的。拾房子最初的口号是“改造空间,改善关系”。当然,空间被改了,有对比看得见。关系改变与否,需要时间和心思,这个很难看得见,也最可贵。
而我们这几个人,在这个事情上投入得最多的就是时间和心思。
但凭什么我们就认为自己可以改善别人的关系呢?其实一开始也没个准。但觉得可行的事情,只要有底线还是可以继续试试。
在拾房子的过程里,我会因为开门的女主人戴着珍珠项链意识到她过去的教养,听着走过的人跟屋内的人寒暄猜测到彼此最近关系的微妙;保言在房子里看看所用的物材,会了解这家拥有决定权的人看重的东西;Lu和阿欣都拥有能在尘埃里看见珍珠的正能量之眼。这几个人在一起,她们都带着各自之前的生命认知和成长痕迹共同磨合成一种对待别人的态度,我简单说:是最原始版的“拾房精神”。
我们几个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女生。我和保言是初中同学,我们都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候的广州正处于改革开放前期,一切都是新的。香港电视“鱼竿天线”、索尼随身听、“滚石唱片”、喇叭牛仔裤、《音乐天堂》、四大天王,这些都是伴随着成长的词语。我们骑着自行车在荔湾的麻石街穿梭,习惯了在街头巷尾的“士多”(杂货店)买一瓶可乐坐着聊天;我们的家规都挺严的,读书期间不许在外面过夜,过冬必须回家吃饭。周六日陪老人家喝茶;我爸总说吃饭就得端碗拿筷子“坐有坐的样子”。保言家是个大家族,一个女生从小就要学会帮着家里打点里里外外的事情,人情早在骨子里。
Lu是八零后,从小跟着老人到不同的城市的亲戚家住,反而跟父母不算常在一起。在香港还没回归前,她随着家人也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看着别人家孩子吃“麦当劳”换儿童套餐的玩具,圣诞整个城市洋溢着浓郁的西方气氛,对于那时候的广州小孩这还是很陌生的场景。林欣是九零后的女生,从小随着父母无忧地成长,资讯是从小透过网络就随手可得的东西,“不缺”对于很多本身物欲不强的九零后来说,反而是启动他们想创造一些新事物的起源。
广州这个城市不慍不火的,虽然十几年来城市规划上翻天覆地地改。但广州人还是日复一日地去茶楼,呼朋唤友亲戚家人一大帮,“吃”的文化只增不减。“士多”没有了,但台式奶茶店到处都是,街边依旧可以坐个半天。移动网络的普及、商场集中消费模式、娱乐资本化,让所有人看同一部的电影,不分老幼地追同一个综艺节目、买相近的衣服品牌甚至款式,吃着大同小异的餐厅。大家不自觉地同步着所有的信息……在这样旧有的传统依旧,新生的事物无差异同步时,就会出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即使跨越三个世代的女生在一起,也可以带着相近的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去理解本土的家庭;因为世代在本地,家庭给予的“本土常识”让这里长大的小孩自然就懂得如何进入社区和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因为家中本有的教养,以及从小就来回亲戚之间,所以对于人情世故存在于眼眉之间是熟捻于心。加上广州在南粤,自古就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百姓的权位意识不高;反而因为是十三行经商贸易口岸所在地,它不像上海那样叱咤风云,来往广州的都是各国各地普通的小商贩生意人。当草根百姓遇上生计小老板,最后学会的,是平和地看待不同的人,不分阶层。这种心态也留在我们这些广州小孩的身上。
所以,我们知道什么是美。但我们更欣赏一些幽闭在网络不可见的地方——在民间,在生活里,关于人心的美。例如广州老一辈,很喜欢夹着脏话骂来表达感情。很多做父亲的,常常叼着一口烟,穿着白色背心,边骂着脏话边汗流浃背地帮家里用废置的木板钉桌子给子女用来做作业。在我眼里,其实很美。美在不可言的感情中。又比如,住平房的厨房里青苔的味道,它之所以能生长是因为厨房是潮湿的,那是因为妈妈还需要在水龙头上接一根长管子,蹲在地上洗菜,水长期浇湿了墙根,就会长出青苔。屋里空气流通,阳光透进房间里,青苔的味道就飘出来了。那种美,是记载着一些开始远去的,淳朴的生活。
我们在“拾房子”所有改造的家庭里都能体会这种美。
他们或许有经济上的,家人病疾上的困难。但正因为贫困,他们是这个城市离互联网经济最远的一群人,他们保留的是我们年少时家里曾经过的日子,朴素的话语,传统的方式。在为他们家提供服务的时候,改善他们家关系的同时,其实也在提醒着我,我们原生家庭的最美好的关系在哪。
这个世界是新的,也是混沌不清的。特朗普当选了,人工智能战胜了世界最好的棋手,VR将代替出行去体验世界,它改写了很多我们旧有的认知,未来不知好坏;而这个世代又是混沌交替着,越来越多人在路上跑着,但空气越来越差;新科技浪潮带动着创新、创业大军不断扩大,而城市老年化、城市空巢青年、留守儿童数字有增无减;我身边的朋友都在断食,打坐,而又不断在拉投资,联盟合并。我们终将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这也是我和团队持续在做“拾房子”的动力,我们持续在最极端的生活个案例看到生活最原有的美好并付出努力让其安心,发展,也由此联系到最前沿的世界走进去,理解个中的联系,转化成普通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的一个协助工具、价值服务。它可以是教育,可以是服务,我们也相信,不同地方长大的小孩都可以为自己家乡的百姓做出自己的“拾房子”服务,这是未来的不同版本的“拾房子”!
拾房三年,让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世界,更看到了每一个人。
之后,我们开始把“公益服务”回流到社会,
从“拾房子”诞生了“拾房好物”,
透过我们的产品,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如何透过服务他人而呈现。
感谢过去三年支持鼓励过我们的每一位。
2017,拾房归零。我们重新上路!
拾房子三周年
媒体顾问支持
周文
文化推广人、独立艺术家、策展人
拍摄影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