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此时我正忙着为本科毕业做着最后的准备。如今离研究生毕业至少还有两年时间,不知不觉间研究生生活已过去三年。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也在周末到来前都顺利的通过了毕业答辩,可喜可贺!下午一位已经答辩完的师兄来到办公室闲聊了几句,感慨自己五年时间做的东西有点少,但幸好没有延期,虽然没有大成就,也可以算是没辜负青春,以后工作了终于不用考虑创新性这么费脑力的事情了,说不定将来某一天自己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会被重视,也或者沉入学术海洋深不见底。
本科毕业那会对答辩并没有太多感触,一是因为自己的研究并不深入,二是毕业要求也并不严格。当时只把答辩当作一场表达或者报告自己学位论文内容的机会,那时候倒也挺珍惜本科四年唯一的一次正式学术报告的锻炼机会。最后对自己的表现也还满意。后来无意间学到“答辩”这个词在英文中居然是“defense”,略感惊讶。浏览一些国外学校的研究室网站还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后,通常是会举行隆重的庆祝party的。这三年听过一些答辩报告会,并明白毕业的不易后,才真正体会到“defense”这个词的准确和内涵。答辩的过程不正是“孤军”面对数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申请的辩护过程吗?将近一个小时的(博士学位)答辩过程绝不仅仅是看似轻松的展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更多的恐怕还是对毕业前巨大心理压力的克服。写一篇长达百余页的博士学位论文,并准备一个长达近百页的PPT,将自己五年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展示出来绝非一件易事。博士毕业的过程也一直是人生最重要最难忘的时刻之一,确实值得好好庆祝一番。这几年的坚持也足以让今后的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至少在那么几年,我也曾为一件事持之以恒的努力过。
不幸的是,有些人却倒在了答辩的门槛上。看到母校一位硕士研究生因为毕业答辩的不顺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深感惋惜。当然,事情的发生也许远没有旁观者想象的那般简单。答辩不一定是根本原因,但肯定是导火索。读研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承受相当的心理压力,并付出巨大的脑力劳动。可是,人生在世不就是用来奋斗不息和折腾不止的吗?我曾读到篮球明星巴克利的一个故事,在1993年NBA西部决赛中,当巴克利被教练换下时对其怒吼:“老子死了之后,有的是时间休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