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揭秘之骑兵、战马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统帅的大军勇猛彪悍、武器锐利、战术灵活,公元1206年春天,统一蒙古各部落,被尊称“成吉思汗”,开启了蒙古大军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的序幕。
公元13世纪,整个欧亚大陆皆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驰骋纵横的疆场,蒙古铁骑以二十余万人的极少兵力横扫亚欧大陆,逢敌必战、逢战必胜,先后灭掉了四十多个国家、打败720多个民族,建立起史上最庞大的帝国。
“鞑人生长在马鞍间,人自习战”,马背上长大、生存在大草原恶劣环境下的蒙古人、随时迁移、居无定所,吃苦精神、战斗素质和技能却极为惊人,而同时代定居在长城以南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马放南山、生活安定,欧洲各国贵族骑士们养尊处优,均难以望其项背。
哲别,成吉思汗麾下“四狗”之一,是蒙古将士勇猛的代表。他的射箭本领无比强大,连续扔向半空的碗,他搭箭便射、百发百中。一次战斗中,徒手抓着敌军射来的无箭头的箭,他顺手搭上这支无头箭,射向敌军主将,一箭便穿透了主将的心窝。
孤狼出没的大草原上风餐露宿的蒙古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与在艰苦、恶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蒙古将士一样,有着异族战马所不具备的忍耐、坚韧、顽强,经过调驯后,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
1241年冬季,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正逢冬季,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取得了穿越三百多公里布满积雪、山路崎岖,只用三天时间便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的奇迹,蒙古马的忍耐与顽强可见一斑。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有一匹叫温都根查干的白色骏马,传说是成吉思汗供奉过的神马转世,任何人不许骑乘、役使、鞭打和咒骂。转世白神马作为八白室中唯一活着的遗物,代代相传,已有七百多年,每年阴历的3月21日,世界各地成吉思汗的后代们云集到成陵,都要隆重祭祀神马。
马背上的民族,骑马狩猎、放牧、打天下,马是蒙古人的摇篮,性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成吉思汗的神马转世,倾述了蒙古人民对马浓浓的情谊,深深的融入每一个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中。
让我们再回溯蒙古帝国以前的岁月,透视骑兵的历史。
在没有鞍蹬的时代,骑兵只能作为从属地位,春秋时期,“万乘之国”靠战车多少争夺天下,所谓的骑兵只能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骑兵也是如此。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变服骑射”,改造出高桥马鞍,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列国望风景从、配备马鞍,但由于马镫没有发明出来,难以形成真正强大的战斗力,只是比步兵行动要快得多些。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一号俑,坑规模宏大,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都装备有大量的弓、弩、箭,每个步兵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努”,骑兵“一手牵马疆,一手作提弓状”,这些情况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合,依靠的是秦军顽强的战斗力和无所不在的弓弩,虽有骑兵,但处于从属地位。
公元三世纪末,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发明了马镫,驾驭了战马、解放了骑士的双手,战斗力大大增强,由此在欧亚大陆上迅速传播,使中世纪的欧洲也快速进入了“骑士时代”。
马镫的发明,使世界战争史大为改观,被西方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蒙古大军,更是将骑兵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骑兵占史无以伦比的辉煌。
若没有马镫、马鞍的出现,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是否有实力横扫欧亚?我们不得而知。岁月的流逝,传承下的不仅是血腥的战争,还有相互交融、共同进步的文明。鞍蹬的发明,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促进的不仅是中国,还应当是全世界民族的融合。
(本文图片均采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