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拉勾网后青春期全国巡回嘉年华(暨理想家现场分享会)
下面是 ZEALER 王自如 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崛起的力量”,或许深圳是讨论这个主题最好的地方了。虽然最近几年,北京成为了全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漩涡中心,深圳这座城市骨子里所流淌的创业精神却让我觉得更加纯粹。并且也逐渐形成了跟北京不同底蕴的创业氛围。我想至少这在南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我的理解中,这种创业精神,正是今天深圳繁荣背后的脊柱,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很多是世界级的优秀公司,比如腾讯,华为,中兴,招商,平安,还有顺丰速运。当然我相信多年之后,这个名单里一定会有 ZEALER 。
不难看出,无论是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企业,都是就是对“崛起”最好的诠释。
可是起初对于深圳,我是不屑一顾的, 2008 年我到香港,在那学习、生活了4年,对于一个从来没跨过长江以南的北方土鳖来说,心里自然生出了一种全方位的优越感,即便当时我在香港住的房子旁边是殡仪馆,楼下是卖花圈和棺材的,也丝毫没有妨碍我,把深圳当做一个廉价的后院,不起眼的备选。因为当你出入铜锣湾的高级写字楼,混迹在一群高大上的香港精英之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难以坐怀不乱的。在当时要是谁谁离开了香港回到深圳,我们都会在心里鄙视一番,因为在当时我们的眼里,这没有追求的表现,是 loser 被淘汰的下场。
直到 2012 年,该轮到我离开了。
记得我第一次跟投资人打电话,对方是一个一线的美元基金,讨论完商业模式之后,对方问我,你打算把公司开在哪,我说在香港,紧接着问我为什么,但很明显,我的答案并没有说服他,对方沉默了一会,然后告诉我,年轻人创业,应该踏实一些。不难想象,我们那次融资谈崩了。挂掉电话之后,我躺在床上,心里天旋地转。就是那个时刻开始,我才真正开始认真的思考回深圳创业,即便我的内心里是非常不情愿的。
12 年 3 月,我用信用卡抵押,借了最后一笔钱,打算回到深圳创业,我跟我的合伙人说,没钱就穷创业,有钱咱们就富创业。靠这几万块钱,咱们找一民居,再干 3-5 年,我就不信不能出人头地。
然而,在那个时候互联网创业的风潮刚刚卷起,为了找合适的办公地点,我们几乎找了所有南山、蛇口、科技园的场地,但是能适合3-4个人的小团队办公的孵化器和办公区几乎为 0 ,后来当我们不需要的时候,又都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这个时候,运营孵化器的人背景多为深圳本地早年挖到第一桶金的创业者,他们的背景都不是互联网出身,大多是来自传统制造业,对于初期的互联网创业能起到的指导和帮助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在民居里开始创业历程。
但是紧接着我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招人,当然主要是因为当年还没有拉勾啊,开个玩笑。虽说招人难应该所有初创公司的通病,但是深圳本地的人才结构确实有自己的独特性,深圳只有一所深圳大学,本地输出优质人才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公司里 100 人为例,深圳本地毕业的人才比例极低,而且高级人才的来源相对比较单一,我们稍后会谈。我们招人难的问题,是直到 2015 年才有所缓解。
记得 2013 年,公司走入低谷的时候,我们想去融资,把我们想做产品的想法跟投资人讲了,投资人说,你们没有一个做产品的人,如果你能从腾讯挖来一个做产品的,我就可以考虑投你,但当时我账上只有80万,从腾讯挖一个人出来,我就可以关门了。所以我想大多数深圳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要面对一个课题,就是没有腾讯的人该怎么做产品。所以产品就是从腾讯找,财务 HR 就是从金蝶、华为找,媒体就是从南都挖,这几乎成了深圳互联网创业公司找人的铁律。
所以深圳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基本可以总结为几个特点,要么以硬件为为主导比如大疆 DJI ,要么以游戏为主导,比如各种游戏公司,抱腾讯大腿,要么就是以纯技术为主导的,比如迅雷。
虽然,以上这些经验之谈是基于我们一家公司的成长轨迹所得出的,覆盖的面当然非常有限,但是我想这其实是深圳整个大环境的一个缩影,由于这里的上一代创业者,多是做电子、制造业背景出身的,再加上深圳本地人才的文化单一性,所以在深圳你很难听到 fancy 的纯互联网概念,人们更喜欢讨论实质性的产品。就这样,依托于制造业的基础,反而在智能硬件兴起之后,深圳貌似才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而受到当地的这种创业传统的影响,深圳的创业者更喜欢做,而不是喜欢说,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是珠三角最能说的创业者了吧,但一到北京,高手就太多了,你看,我就明显说不过老罗。
然而转眼三年过去了,明天6月7号,是 ZEALER 正式成立3周年的纪念日,我们没有像当初预想的那样,在民居里两三个人苦熬,我们不仅幸运的活过了 3 年,而且扩充到了 100 人的队伍。我们熬过了没有腾讯的人做产品的阶段,也熬过了,租不起办公室的民居阶段,我想这也可以勉强算上一种崛起的力量。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也从青春期,走到了后青春期。开始我还没明白什么叫后青春期,后来我仔细想,后青春期就是我现在这样啊,胡子有了,青春痘还没消。
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我深深的觉得 ZEALER 是一个典型的黑盒创业者,我们就像走在一个漆黑的盒子里,虽然我知道方向,但却不知道何时能看到光明。而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当中还有很多白盒创业者,找到了风口才出发,一路跟随光明。这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当初我们选择上路的方式不同。我没走过那样的路,不知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是我却非常享受在黑暗里探索的过程,试想一下,当你在黑暗当中,伸手向前,每挪动一步,都要用心的去领会周围的一切,你以为你摸到的是一扇窗,但你却不知道,迈出去后,窗外是阳光还是深渊。如果说创业即修行,或许没什么事儿能比这个更走心,更能丰富你的情感。
今天我们在这讨论崛起的力量,其实它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崛起”,应该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力量,第一代互联网创业的格局,一定会被今天 80 后、90 后建立的公司所打破。如果说,90年代的第一波互联网创业者所承担的使命,是给中国人打开一扇窗,那么今天的互联网创业者,就是要用互联网+链接一切,承担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而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 ZEALER 还是其他公司,都只不过滚滚洪流之中的一粟。
而当你把视角再次放大,或许你就会像我一样,由衷的感谢这个时代,我们非常幸运的生在了中国近 400 年来最有活力的时代。就是要仗着自己年轻去跟这个时代干一架。
记得有一次我去中关村拜访一位朋友,他的公司在一栋和他们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极不相称的破楼里,我们聊了很久,出来之后,坐在的士上沿着北四环一路向东,我突然发现,虽然我不知来过多少次,但其实我以前根本不懂这座城市。我并不知道这样一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发生着什么,也无法想象哪一栋不起眼的楼里正在酝酿
只是啊,岁月的列车驶得太快,以致我还未来得及记起这个约定,它便已到达季末的站台。徒留一抹阑珊,在我心底烫下一枚朱砂泪。着一股怎样的力量。我望着窗外高矮不一的楼房出神,心中充满了敬畏,我想起了刚刚拜访过的那个朋友,当然也想起了我自己。
如果你问我,令我敬而生畏的究竟是什么,我想那应该是一股崛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