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认为开悟是寂守空无的结果,实则恰好相反。
若守空无,是顽空断灭见。不属禅修,也不属心学,虽亦名坐禅,而为世间枯禅,是不能开悟的,心学开悟之修持,必须内有明觉。所谓“惺惺寂寂是”,修至外散于感官之灵知整合为一,且“回归”心体之刹那,心之体、用之本具之功能勃然而发,清净心体之浑融通透之性,周贯全身。
罗近溪说:“此性唯不能知,若果知时,便骨肉皮毛,浑身透亮,河山草木、大地回春。”
高攀龙对开悟的记述有:“忽如百斤重担,顿尔落地。又如电光一闪,通体人透明,遂与大化融合无际,更无天人内外之隔。”
龙池幻有禅师则说:“只觉得此身,若一丸水晶珠,内外莹彻无碍,浑如浸在碧波之内。”
勃发之功能亦可引发无穷智慧。目不识丁者,开悟后,竟能吟诗作赋,出口成章,也有过目不忘,辩才无碍,胸中滯碍全消者,太虚法师曾说,悟后“伸纸飞笔……随意抒发,日数十纸,累千万字……”似乎有“无思无不通”之能。
勃发生机之力还能愈己患之病,如龙池幻有禅师患“劳疾……延历二年不愈……”开悟后“觅此劳疾则寂然不觉其有矣。”又如蒋道林患“哕血几不起……默坐澄心……一日忽香津满肤,一片虚白炯炯见前,冷然有省之间,而沉疴已溘然去体矣。”
对于上述之开悟时的各种效验,可以用卢冠岩对开悟的阐释作结语:“悟非意见、想像之谓,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明觉,惟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得。自然有得,然后无思无不通。”
(摘自庞教授《中华心学沿革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