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懂谋略,大家都很喜欢。今天写的是第二篇关于《孙子兵法》中的那点事,虚实关系。先讲一下什么是生活中的虚实,生活中的实,指的就是物质,生活中的虚,指的就是意识。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的物质和一个个的意识构建起来的,将生活中的虚实结合,就是透过某一事物,触发你的联想,从而让你有了生活的触动。在兵法中,杜牧注解说:“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需识破彼我之虚实也。”无论怎样防备,都有弱点暴露,而且我也能设法让敌人的弱点暴露出来,甚至设法造成敌人的弱点,然后避实击虚。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这句话的解释是:先抵达战场,等敌人来的,都比较“佚”。“佚”同“逸”,士马闲逸,士兵和战马都比较安逸,都休息得比较好,精力充沛,有利地形也占了,得了地势,等敌人来。
后来的呢,好地方被对方占了,长途奔波而来,可能马上就要迎战,这就比较劳累。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片当中的出差,一个商务谈判也许只需要2个小时,但是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却要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一天,车马劳顿后,还要安排住宿。
准备好第二天会议用的资料,以及见到客户第一面礼节上的礼物。
其实,我们从小就被家长教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变。”这个是一个理想状态,我们不可能完美到什么都做的很好。
“人无我有,人有我无。”这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是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就像策划当中,产品是实,品牌是虚。要把虚和实两者结合起来,一起打。户型设计就是实实在在的,给客户交房后的样子,品牌文化是虚的,是给这个项目的附加值。生活情调场景化的东西都是虚的。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句话的解释是:“致人”,让敌人来;“致于人”,到敌人那儿去。“善战者”,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这个主要是为自己营造主场,你要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一个谈判,你要能够根据对方的思路,来顺其自然的引导,让对方一步步进入你设计好的陷阱里。
关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曾国藩也有一句解,叫“喜主不喜客”。这就跟传统的观念,客随主便似的,你到人家做客,就要先弱几分,主场有优势,要尊重主人的喜好。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能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这句话的解释是:让敌人来,我打主场,他打客场,怎么能让他自己来呢,就是“利之也”,以利诱之。不想让他来,或要把他调离战场,那就攻其所必救,害其所急,他必然顾不得我,要去救急了。要我佚彼劳,如果他也佚,就要想方法让他劳,让他疲于奔命。想办法让他饿,就能够打败他了。
典型的故事就是围魏救赵,庞涓率魏军攻赵,孙膑率齐军去救。不过他并不奔赵国去加入战场,而是直接发兵攻打魏国首都大梁。国都被攻,魏军就没法在邯郸呆着,必然回师来救,邯郸之围就解了。再来一个围点打援,半道在马陵设伏,又是我主彼客,我实彼虚,我佚彼劳,就破了魏师,庞涓阵亡。
所以总结:不要激动。兵法都会,但是一激动就忘了。不要贪,贪就容易上当。不要认为什么是一定不能放弃的,那样就会咬别人给你下的钩,除了自己的性命,其他都可放弃。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之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这句话的解释是:“出其所不趋”,“不趋”,来不及救,从敌人来不及救的地方出击。“趋其所不意”,急进到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也不劳顿的,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守备的地区。人们常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因为攻守的地方,敌人没有防守。如果敌人防守的堡垒做的很好,就不一定能共
我们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孙子兵法》看来,这不是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是“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这句话的解释是:我想跟他战,他虽然高垒深沟,还是不得不出老营跟我野战的,那是因为我攻打他必须救援的地方。他知道我是调虎离山,围点打援,但他还是不得不来,因为我攻打的地方他不能不救。
我不想跟他作战,就是在地上画条线,他也不敢过来,那是因为我能让他对要来的地方心存疑虑,不敢来。
这个看过《三国演义》当中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传说是这样的,司马懿大军来了,诸葛亮守城的兵马只有一万人,毫无抵抗能力。但是诸葛亮镇定自若,大开城门,还安排人在城门口扫地,安静祥和。司马懿一看,这不科学啊,万一要是计谋呢,觉得伏兵的可能性很大,于是他就撤了。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人生好多事情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孙子兵法》中的很多道可能还是很好用,只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那么喜欢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