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越享生活馆
Part1 关键词:接纳、改变、热爱
前几天朋友给我推荐了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说是当时的最大一匹黑马,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一部电影。
这个译名乍一看,还以为是什么猎奇的重口味恐怖惊悚片,但其实这是一部偏向治愈的,日剧系的电影。影片的主人公小林大悟,本是一位大提琴乐师,谁知乐团解散,大悟失业了。
面对还款压力的大悟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这份不限年龄、不需经验,短工时、高待遇的工作吸引了大悟前去面试。
社长抛出高薪,但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大悟再三逼问方才得知,原来这份工作是入殓师。
大悟畏惧这份工作,却又贪恋高额的薪水,在纠结当中他选择接受了这份工作,开始了一段自己硬着头皮上,身边人也不理解的工作生涯。在开始新工作的这段时间中,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尸体腐烂不堪的孤寡老奶奶、长相是美女但实际身为男儿身的人、留下年幼的女儿死去的母亲、脸上留下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寿终正寝的爷爷、穿着长筒袜离去的奶奶……在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离别在等待。在他赐予逝者尊严的同时,也获得了逝者家属的尊重。
随着一次次面对死亡的过程,大悟体会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影片的结尾,大悟真正地接纳了这份职业。
让一份原本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成为自己喜欢的职业有多难?
我想这可能就需要一瞬间,一个你突然体会到这份工作所具备的意义的瞬间。
这一瞬间,足以让你开始热爱这份职业。这点真的非常重要。没有人生下来就会爱上自己所做的工作的。
曾经有人问过弗洛伊德,怎样才能过快乐而且有成效的一生?弗洛伊德说:爱着,工作着。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觉得这种生活太无趣了,便加上了“玩耍”。《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把它称为“人生的金三角”:热爱、努力、玩耍。
他说,好的人生,就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孩童时期的我们总能轻松地做到这一点,但随着我们逐渐成年,却在现实中的磕磕碰碰中丢失其一。
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不幸之源。而我们对幸福人生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幸福和精彩的人生当作是命运的安排,好像我们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能做的,仅仅是等待好运的降临。
“你真是天生吃这碗饭的”、“人家早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了”。我们会羡慕别人的幸运,但却很少人想过,也许那不是幸运,而是一种习得的能力。
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这本书提到:一个人的财富、成就和光环,也许的确有幸运的成分,但是那人展现出来的快乐、热爱和努力,都不是“遇上”的,而是“修炼”出来的。
就像小林大悟,一开始他“遇上”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到后面,当他在过程中感受到了意义的时候,“修炼”出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快乐且有成效的一生,大概就是我们理想的美好人生吧。古典说,所有的美好人生都是修炼和管理出来的。
每一项人生要素背后,都有支撑它的能力。而管理生命最重要的能力则可以归纳为3种:兴趣,提升兴趣让我们持续发现新的事物,给生命注入玩耍和快乐的体验;能力,强化能力让我们固化自己的努力,得以掌控生活和工作,取得成就;价值观,固化价值观让我们产生定见,拒绝各种诱惑,聚焦热爱的领域,获得宁静与满足。
兴趣产生了快乐,努力产生了能力,而价值观则帮你发现热爱的领域。
小林大悟对入殓师这份职业的心路历程,大致可以概括为起初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但是他具备努力,也慢慢拥有了定见,最终自然而然地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兴趣与热爱。
正如他的历程所展现的一样,极少数人一开始就完全具备这3种能力。或许现在的工作并不能让你获得充分的快乐,但是发展好当前的职业生涯,依然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职业和岗位,只是我们不断提高适配程度的必经过程。一到职业倦怠,没有考虑清楚适配问题,就直接辞职,再换一个岗位,又会很快再碰到职业倦怠,陷入“换工作——职业倦怠——换工作”的死循环中。
如果你暂时找不到自己清晰的梦想,那么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这份职业,让自己努力向顶峰走去。在上山途中积累的所有一切,都会在梦想出现的时刻,转化为自我实现的力量。
有人说,把兴趣当工作是本能,把工作当兴趣才是本事。而价值感会激发兴趣,让我们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你也是不得已必须从事一份工作,但你依然可以在这之中,找到它的价值,得到继续下去的意义。
小林大悟在影片的结尾卖掉了他的大提琴,他说:“很不可思议,突然觉得很轻松,觉得一直以来的束缚解放了。
自己以前坚定不移的梦想,可能,根本不是梦想。”人生没有直线,你以为的梦想也不会一成不变。
每一个在外人看来一帆风顺的人生背后,其实大都存在着坎坷,更何况那些看着就不太平坦的人生里。面对此生,就像《尼布尔的祈祷文》里那段著名的祷告文所说的那样: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予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赐予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生活,不就是接纳与改变吗?以此,共勉。
部分文字摘要以下书籍
Part2 ✨ 每日复盘、不断精进 ✨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红心,即可收藏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