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朋友的故事
最近,有位女性来访者跟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不可以找异性朋友?”同时发出了两个疑问:“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和“我该怎么办?”
这位女性来访者说:“我和先生长期两地分居,身边又没有亲人,实在无法排遣寂寞,所以我就特别想能够拥有一个异性朋友,这样的话,即可以谈天说地,又可以排解苦闷,两厢不越界,保持男女之间的纯友谊。”
这位女性来访者继续说:“但是,我又很害怕自己把握不好这个度,也很害怕别人目光中的道德评判,处于两难之中,我该怎么办?男女之间究竟有没有纯友谊?”
说句实在话,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每一个成年人都心知肚明,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如饥似渴程度的人来说,恐怕更加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吧。
有的时候,两性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退一步犹如昨日路人,进一步可能产生好感,再进一步则会频繁交往。
人是感情动物,假如再再进一步的话将会是怎样的呢?人知道,天知道!
能够抵御“越界”是需要非同一般的心理能力的
其实,这位女性来访者和许许多多的人们是一样的,总是生活在这样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冲突中,生活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永远是矛盾对立的。
只有接纳这种对立性,才能够找到内心的秩序和平和。
所以我跟这位女性来访者说:如果你找一个异性朋友是为了“排遣寂寞,渴望情感和抚慰”的话,那你必定要越界,因为你没有抵御越界的心理能力。
同时,一旦越界,你也一定会有悔恨和痛苦,因为你的内心也没有接纳和认同越界的能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先去“摆平自己”,要去做好两件事情:一是不再有那么多的寂寞需要排遣;二是不再对“道德评判和别人目光”敏感。
你只有做到这些,你才可能会有了自己的交往原则、方式、频率和深度,才能真正做到不越界,更重要的是要宽待自己和他人,只有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充实感,才不会给你的内心带来麻烦。
所以说,要把握婚外友情,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你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和你喜欢的男士交往本身就是一种恋爱,虽然不是身体的抚慰,却也是精神上的愉悦。
况且,由于两性身体结构的差异,再加上男人是喜欢冒险的生物,与他喜欢的女士交往,只要时间一长,要么是真情毕露,要么是自行后退。
这样的话,你就要不是面对如何回避亲密,就是要面对如何保持喜欢这个进退两难的难题了。
我对这位女性来访者说:这样看来,客观地说你做不到,因为你内心压抑着的情欲终究会在这种二人关系中被引发,欲望终会战胜理性。
为什么?道理极其简单,因为你是个人,而不是神。即便是传说中的神,也还是有一些抵御不了欲望诱惑的神。
最后,我给出的建议是:要么找个同性,要么找个网友,但需要保持不见面。
男女之间的越界只在一念间
故事讲到这里就算基本结束了。不过,似乎意犹未尽,因为这是一个被许多人关心的问题,还是围绕这个话题再多说几句,从哲学的视角来谈谈“你相信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
世界看似广大无边,其实说到底,也就那么大点事儿。尤其是男女之间,你认为它有多复杂就会有多复杂,你觉得它有多简单就会有多简单。
许多事情不能事先假设,许多时候纯属机缘巧合,只在一念之间,包括男女关系。
犹如对弈中国象棋,“拱卒”向前一步,跨过了“楚河汉界”,有时的确是一步闲棋,意思就是没得棋子可运动,只好“拱卒”,以为缓兵之计,或者只是为了避免双方一时僵持,陷入尴尬,权作解围而已。
然而,一旦时机成熟,“拱卒”一步确实了得,会产生雷霆万钧之势,甚至可以一招致胜。这中间,有谁事先想到过一招“拱卒”的“闲棋”,竟然成就了棋盘中的输赢好事呢?
假如用这个例子套用一下“男女友谊”的话,恐怕就是:假如你相信有纯友谊,到时候得到的未必就是纯友谊;假如你不相信有纯友谊,到时候得到的一定不是纯友谊。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机会多多,不期而遇,却又匆匆别离。
许多奇人奇事与自己最终失之交臂,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这个胆识或者运气相遇相守罢了。或者,由于心中充满好奇,无奈之下仅仅以一己之心来揣测别人的心思而已。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尝试、或者想尝试而不得,最终没有和所谓的“纯友谊”相遇而发出的概叹罢了。
当然了,如果是初生之犊,或者是大气魄之人,为了学习社会经验、两性常识,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更好地去创造生活则是另当别论了。
即便如此,也是既需要探讨,也需要行动的,单纯地坐而论道、无端揣测是无济于事的,尤其为当今社会所不容。
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故事出自《六祖坛经》: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到一位僧人说“风吹幡动”,另一位僧人说“风动而知风吹”,惠能却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法性寺法师听闻这番妙论,当即与惠能攀谈,始得知其大名在外,正是耳闻已久的惠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且恭请慧能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禅宗六祖的意思是说,“不是风动”,是说风动本来没有什么事儿;“不是幡动”,是说幡动本来也没有什么事儿,不管是风动还是幡动,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你们争论这个大可不必。
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争执的,可两个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不是多余的吗?你们如此无聊的争吵,却是一件很伤性情的事情,与修行无补啊。
禅宗六祖说:你们学习背诵经典也好,聆听大法师讲经也好,你们不断修行也好,不外乎就是能够做到不去动心。
而你们两个在这里学习修行这么久了,还不能明了什么叫做不动心,却在专注地研究什么风动还是幡动,不去专注地观察自己到底有没有心动。
禅宗六祖告诫说:风动或者幡动都是外在的东西,不是你所要把控和能够把控的东西,而自己的内心却是能够把控的而不去把控,所以你们修行得不好,得不到安宁,得不到幸福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想了这个又去想那个,议论了这个人又去议论那个人,怨恨了张三又去怨恨李四,反正就是不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一颗躁动的心只能朝向外而不能朝向内,所以我们的内心永远不得安宁,永远处在躁动之中,何谈快乐幸福呢?
正如“你相信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这样似是而非的问题一样,你是在专注于外在而丢掉了内在,信与不信又会怎样呢?
如果与己无关,岂不是多余的?如果与己有关,自然流淌水到渠成,既可成全他人,又可保全自身,又与信与不信何干呢?
是风动,还是幡动?是风动,还是树动?是人动,还是心动?是相信,还是不信?全在于当事人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否真的厚实,不过如此而已。
又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故事说,某日,天清气朗,老和尚和小和尚师徒二人下山化缘,当他们来到河边,遇到一女子正在因为自己过不了河而发愁,于是老和尚就径直背起女子过河。
过河以后,老和尚就把女子放下了,心中再无牵挂。
可是直到第二天,小和尚心中还是没有放下这件事情,就硬着头皮问老和尚,“师傅,您不是教导我们不近女色吗?可是您却背女子过河了呀,这怎么解释呢?”
老和尚双手合十,莞尔一笑,回答说:“自从我把这女子从背上放下来的那一刻,事情就已经结束了,她走她的,我走我的,互不相干,而你却至今依旧放不下,无缘无故地扰乱自己的心思,你别修行了,还是还俗去吧。”
当事人早就放下了,可旁观者却放不下,这世界真的是好生奇怪,一样的人怎么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呀!
所以,天下许多事,最终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假如你愿意去做,同时也能够做得到,那么你就去做,无须去评说,不必去猜想,最好是莫忘初心,用事实说话的好,善哉善哉!
其实,关乎所谓哲学的问题,似有“阳春白雪”或者无病呻吟之嫌。尤其在当今社会,往往是说了会被喷,不说也会被喷,可说到底喷了也白喷。
因为,大众更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明天的生计是否有着落,人们对这一类的问题,往往会产生许多疑惑:“哲学的问题有用吗?”“能当饭吃吗?”“能当日子过吗?”
我们说,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说它有用也没用,说它没用也有用。
但是,人世间的事情,如果有闲暇闲情,总归是探讨比不探讨好些吧?或者,至少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总比心情毛躁惹是生非强许多。
总归,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着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掌握规律是要有行动的。特别是,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空前的物欲横流、人人争先的时代呢?
于是乎,啰嗦了这么多,似乎都是瞎扯淡,白白浪费感情,倒不如爽快点儿说:“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惠能法师已经一语道破天机,你做了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