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
不仅是老舍,立于当下的多数人对传统文化都持有相当矛盾的态度,《断魂枪》述说的处置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算是其中一种情况,正如结尾时四个斩钉截铁的四个字“不传!不传!”所说的,在现当代人身上我们既看得到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无奈,也感觉得到作者本人对其的肯定和包容。这个故事教我想起《四世同堂》里祁老人去街上买的兔儿爷,兔儿爷消失了,伴随着他一同消失的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北平才有的玩意儿,在战火和人心的双重摧残下,他们必定会死了形,绝了根。沙子龙这个一心维护传统技艺的人心中一定是十分孤独和冷寂的。孙老者,王三胜,小顺们,慢慢地似乎也忘记了神枪沙子龙,甚至大伙计三胜也不再去土地庙卖艺了,只有沙子龙还拄着枪,想起当年,叹一口气,满目凄凉与无望。
《柳家大院》
小说讲的是王家媳妇窝窝头被二妞和小王、老王欺负至死的故事。老王不离嘴的是“文明”,小王回来一次揍一次媳妇,二妞转头就欺负嫂子,王家的小媳妇没有活路。张二嫂能说却差点被老王反讹一笔,张二爷打了媳妇一顿,最后老王被房东撵出来,搬走了,他心里正惦记着二妞呢个卖多少钱,看小王又娶个什么样的媳妇。文中频繁出现的文明二字,与阿Q挂在嘴边不明白却反复声明的革命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说明文明并没有直接影响到柳家大院在内的所有人。
《微神》
我在山上晒太阳时,恍惚间来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见到了那双小绿拖鞋,于是回想起自己美好的初恋,等回过神来,我又见到了十七八岁的她,她还没有因为生计而做了暗娼,“还是那么轻巧,像仙女飞降下来还没立稳那样立着。”她向我婉婉道出她的一生:我到了南洋之后,她不堪家中重负嫁给了一个与我相像的男人,后来男人知道她的心并不系在他身上,就把她赶出来了,她沦为了娼妓,四次打胎,得知心上人回来,便自我了绝了。我对这篇小说的记忆点是女孩子的狂笑,与《月牙儿》同而不同,但都让人印象深刻。
《茶馆》
三幕剧。老舍戏剧创作的巅峰。第一幕,唐六把女儿卖给了庞太监,顺子又饿又气。常四爷因为一句“大清要亡”被宋恩子、吴祥子抓起来了。秦仲义秦二爷想收回裕泰茶馆和乡下的一些地,那样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乡妇带着十来岁的妞进茶馆卖女儿,李三没有拦着,并断了两碗烂肉面给他们。第二幕,常四爷改卖青菜,不再靠铁杆庄稼,松二爷仍旧守着他的鸟笼不放手。日后常四爷参加了义和团,大清亡了,他是旗人,但旗人也是中国人啊,他还准备跟洋人打仗呢!唐顺子带着买来的儿子大力回到了茶馆,跟内掌柜的王淑芬做事。老林老陈是兄弟,最后“大令”来了,刘麻子被认出是逃兵,让人给抓走了。第三幕老一辈的只有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聚在茶馆里了。小刘麻子在沈局长处做事,唐顺子跟儿子走了,大力成了暴动的领头人,王小拴和周秀花带了小花走了,内掌柜的想儿子想死了,最终茶馆也被没收,三个老人一起回想起自己的一辈子,心酸苦楚无限,常四爷说得好“我爱咱们的国家要!可是谁爱我呢?”三位老人只好把纸钱撒起来,祭奠自己。剧本最后,王利发上吊死了,沈处长的两个好字实在讽刺。这部戏剧整体上很丰满,配合话剧演出食用更好。
《龙须沟》
龙须沟是一条臭水沟。第一幕,刘巡长来收卫生捐,程疯子和妞子去打水,丁小妞去给金鱼弄闸草,掉掉沟里死了。冯狗子拿了程娘子的烟,赵老爷拿刀跟他拼命,亏得众人拉着才没出事。第二幕,北京解放,赵老头当了这一带的治安委员,程疯子在小妞的祭日编了数来宝,惹得丁四嫂哭得特伤心,大家决定修龙须沟,“这是你的沟,也是你的仇人,你肯不肯自己动手把它修好呢?”赵老头曾经问丁四的话。第三幕,大家齐心协力修明沟暗沟,远处近处一片欢呼声。挺主旋律的剧本,阅读性不是很强,我只能说,我最喜欢第一幕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