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文的我怀着焦躁的心,刚刚见证了一场分琐碎的纷争,像刚听完一个大笑话,心里五味杂陈。也许是人之本性, 并不是农村人才有的小肚鸡肠。
远离了繁华,人烟。那是山青山秀的村庄,村里的公路也是刚刚硬化的痕迹,说明着远古的纯朴还没有远离这个小村庄。我怀着激动的小心脏踏上这里,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那是在大都市没有感觉到的清新空气,我惊喜,意外,留恋。与我同行的是一名中年友人,他走过无数的地方,看过最美的风景,他说这个地方有种让他归园田居的感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稍息一会,我们便去找了一家农舍准备商谈住宿的问题。见围着不少的人,就也去看看。这些庄稼人看到我们的到来,上下打量了下我们,便问我们是否是乡镇干部。我们答:不是。就不再看我们,继续争吵着,尖锐的声音像要划破我的耳膜。我听得心烦气燥。转身就要离开,友人拉住我,听听看。
我哑然,难不成也养成了中年大妈的爱热闹的性格?
友人拉住旁边的一个隔得较远的大叔问得了事情的详细过程,原来这个村庄今天终于朌来了国土整治的项目,终于能将原来的泥土公路硬化了。大叔说,这是国家的政策好了, 终于落实到我们这些小角落了。可是啊,你看他们。。。。。唉
本来也是没有多大的事情,公路硬化么肯定与很多界田有关了。可是一般的农户都会自动处理好这些事情,不能让其影响到工程队的进度。这天大的事啊,这些朴实的人还是知道一个道理的:要想富,先修路。开始都进行得很是顺利,只是到了这一家就不行了,本来是两人的田各占一半,其中一个农户就是不让,因为她觉得就是让他吃了亏,他的田占的太多了。两家本就有点宿怨,这就像一个导火线。一发不可收拾。
太过零碎,听得我都有点头疼。友人却很有兴趣,他说,他从没有如此直面过农村人的纷争,这难得的机会不可错过。我对他怪异的癖好不至可否。
不由想起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我们正值青年,指点江山,以为能改变这个世界,慢慢地却被这个世界改变。当我成熟之后,我希望能用我自己的见解改变周围比我年幼的人。后来发现,我只是改变了自己。但我暮年之时,我已垂垂老矣,我只想改变我的生命,让我能活得更久一些。可那终究是不可能的。我们什么都不能改变,所以我没有去将我的所想告诉那争吵的农妇。我想我改变不了她。
也许我们更应该审视的是我们内心,我们有没有争夺的欲望,有没有在某一件事情上非要让自己是优胜者的姿态 ,我们不应该觉得农妇争夺一小份田地是错的,也许那对我们来说没用的田地,却是他们生存的基本。在他心中生存的基本遭受到了威胁,她的维护就成了正当的理由。
熟不知。在人才倍出的都市,也有不给老人让坐的年轻人,也有因为生病没有给老人让坐而遭到老人的殴打。我不知道在那一刻他们心里是否有觉得有失面子子因素在里面。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人格,在当今这个社会,人论要更加重要,这不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的社会。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有最良好修养的祖先。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为傲。放下人性不切实际的争夺,不要让怒火浇灭你心中的良知。那才是做人的根本。
乡村农妇有少读书的前提在里面,但是做人,便不是书本就能教给我们的,做为父母,你们要言身教:做为兄长,你们要以身做则:做为老师,你们要成为楷模。轰轰烈烈的虐童事件,老师,你的楷模做在了那里。事后的道歉又能说明什么,如果说对不起有用,世界还有律法么。
我们要正视人性的弱点,要用自己的良知直面事件。对事情做出不愧于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