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获得了三十多亿票房的《我和我的祖国》似乎开启了主旋律题材作品合集的先河。这种既有国家资源护航又有票房保证的电影直接催化出了今年这部《我和我的家乡》。现在,电影票房已有二十多亿。
但是,与《我和我的祖国》不同,《我和我的家乡》在电影风格上有很强的侧重。电影中的五个短片几乎都是以喜剧作为基调讲述故事,所以有人会有如此观感: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喜剧小品的合集。
其实我的观点是,只要故事符合电影视听语言和电影叙事机制,就不必老是在喜剧电影上打“小品”这一标签。毕竟,先诞生的电影,然后才有的小品。
《我和我的家乡》确实是一种合集,但是肯定的是,它不是小品合集,准确地说,是喜剧短片合集。
当然,我不懂为何非要把《我和我的家乡》统一成喜剧风格,是为了市场考虑,还是说可以巧妙避开敏感题材,亦或是总监制张艺谋与总导演宁浩协商后的结果,总之,“我的家乡”算是和喜剧挂上了钩。
《北京好人》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我和我的祖国》里《北京你好》的姊妹篇,我甚至怀疑两部电影是同时套拍的,因为两个短片中的角色、制作和风格实在是太像了。
去年葛优把奥运会开幕式门票一波三折奉献给了汶川男孩,这次葛优为了帮表舅看病闹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好戏。谁晓得,以后宁浩会不会再搭档葛优干脆拍一部长篇故事呢。
陈思成的《天上掉下个UFO》基本可以算是《唐人街探案》的番外篇。故事的内容就是刘昊然和王宝强来到贵州调查UFO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趣事。
因为叙事并不复杂,陈思成以唐探班底完成这一故事肯定是小菜一碟。故事的魅力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唐人街探案》这一喜剧IP,所以这个短片没有《唐人街探案》好看,但也很难做到不好看的程度。
徐峥导演的《最后一课》是五部短片中最感人的一个。讲的是家乡的乡亲们齐心协力完成那“最后一课”,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帮助范伟扮演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师找回支教时的记忆来治疗他的失忆。
也许这个故事更适合长篇,这部短片在节奏上稍显凌乱。而且喜剧元素与范伟如此真挚的演技也有些割裂。故事感动有余,但是整体完成度不太够。请那么多明星客串,还不如花更多的精力把故事打磨得更圆滑一些。
邓超与俞白眉联合执导的《回乡之路》其实是最契合“我和我的家乡”这一主题的一部短片。并且与其他四部相比,这一部显得更加有诚意,因为只有这一部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家乡进行的一个命题创作。除了这一部,其他四部的故事里的“家乡”更像是自己“拿手绝活”上的一种装饰品。
但是遗憾的是,角色塑造得并不成功,最后的强行反转让电影中每个角色都显得有些尴尬。也许也是篇幅所限,本身一个满分的作文因为缺少叙事与角色的铺垫与润色,以及强行添加的喜剧元素从而变成了一个勉强及格的作文。《回乡之路》没有达到它故事本身所应该蕴含的那种效果。
闫非与彭大魔执导的《神笔马亮》应该是我看得最尽兴的一部。因为这应该是五部中主旋律负担最小的一部喜剧短片。这一部把喜剧贯彻得很彻底,以至于几乎把家乡架空成了西虹市里的一个郊区上的乡村。
不得不承认的是,开心麻花的电影团队创造出了一种极其成功的喜剧风格。他们依靠舞台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员们把港式无厘头的喜剧元素嫁接到了足够接地气的东北基因里,并且做到了相当成熟的电影视听化。
从喜剧来说,《神笔马亮》应该是五部中最搞笑的一部短片。
但是,我可以感觉到,喜剧元素其实拖累了《最后一课》与《回乡之路》这两部短片的主题表达。我们的家乡其实有太多视角和题材可以挖掘,我相信,可以拍的绝不只有喜剧这一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