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名为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于公元前455年继承了魏桓子的家业,他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魏国的开国君主;他联合三晋共同对外发展,为魏国成为中原的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灭掉智氏三分晋国,赵氏获得的利益最多,而韩氏、魏氏获得相对要少一些。赵氏分掉晋北部的大片领土,因此当时赵氏比韩氏、魏氏要强大得多,韩氏被分在了晋南端,魏氏则在中间。
魏氏在三家中相对来说是比较弱势的一家,魏氏周围有秦、赵氏和其占有的智氏领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东边是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魏氏被紧紧的压缩在晋西南一隅。
魏文侯正是因为对于自己国家的处境十分清楚,所以他只有联合三晋向外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所以,《通鉴》中讲述韩国希望和魏氏联合起来攻打赵国,魏文候拒绝了韩国,说“魏国与赵国情同手足,我怎么能攻打它呢?”一段时间后,赵国也想要联合魏国攻打韩国,魏文候以同样的方式拒绝了它。而当时是魏国正在施行内部调整,赵、韩都在对外扩张的路上,魏文侯和魏国的处境,稍有不慎就会迎来亡国的危险。所以魏文侯要采取和赵联韩的政策,与其内斗不如向外扩展;魏、韩在战国时代是处于最中央的,
秦在它们西面,楚在它们的南面,赵在它们的北面,齐在它们的东面,魏、韩处在中间极有可能随时会被人分割包围的态势!
所以魏文侯采取联合赵、韩的措施是绝对的上策,三晋中赵最为强大,魏、韩必定要先联合起来制衡赵;所以魏文侯对韩武子说“魏、韩比较弱,必然会联合起来才能对抗赵,但联合攻赵也只能与赵打个平手,因为赵国太强大了,要是硬拼的话,必然落个两败俱伤,这样岂不是让周围的诸侯国占了便宜!”
魏文侯向韩、赵说明了自己对三家未来发展的想法,并强调赵、魏、韩三国紧邻,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三家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所以必须要和平共处,团结起来,共同向外部发展。
韩武子和赵献侯也对当时的局势清楚得很,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得失,都赞同魏文侯的想法和主张,从此,三家终于出现难得的和平局面,走上了各自对外发展的道路。
正是魏文侯的这次主张三晋的联合,使魏国在战国得以扩大实力、一步步地成为强大的国家,最后坐上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