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穆《孔子传》,九州出版社2017。以《论语》为本,参辨《孟子》《史记》《左传》,视《孔子家语》为伪书。述孔子之学教、政治、著述事业三项层次递演。有考订有阐发。会通孔子生平之学说行事与先秦诸事之离合异同。后附《读胡仔<孔子编年>》《读崔述<洙泗考信录>》《读江永<乡党图考>》旧作《孔子传略》旧作《论语新编》。
2、费孝通 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分析全面而透彻。费老的文章确定了讨论的中心,行文有趣。中间有些平淡。史靖另辟蹊径,立论较新,论绅权继替的常轨和城乡关系的脱节结合对现实社会的体察,很有见地。【废科举后教育集中于城市,近代西洋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与中国落后的农业手工业社会现状脱节。知识分子(官吏候补者)大大增加,职业机会相对减少,且多限于都市。工业设施与西方习俗渐入,城乡之间有了性质上的不同。知识分子不愿回到乡间。绅权继替乏人,听任滥竽充数,绅士威望日渐动摇,绅士阶层式微。】
3、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现在读来语句不是很通顺。男女之间的问题。莎菲爱慕凌吉士的风仪,渴望他温软的嘴唇,厌弃他卑劣的灵魂。肉欲的情感满足了,精神的苦闷愈发没有出路。最后决定离开北京这大都市,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生命的余剩,对爱情对自由对什么的理想都幻灭了?
4、庐隐《海滨故人》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归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文笔比较古典。 五四初期“新女性”的理想,企图摆脱父亲的家庭走向自由拥抱爱情。类似的主题类似的形式类似的女性,不断重复表达。《海滨故人》最为丰满,开头的现实成为为现实所苦后的理想,而这个理想是不可实现的。
5、【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民族是用语言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发明民族主义的是印刷语言,作为商品的印刷品是孕育全新的同时性观念的关键,小说与报纸是重要的想象形式。想象民族需要资本主义、印刷科技和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三者结合,经由大众传播媒体、教育体系、行政管制等手段进行有系统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灌输。民族主义的想象分四波。知识背景不足,论证过程看不太懂。
6、【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富强译注,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庄士敦围绕宣统的所见所闻所感,笔触深情流畅。那些被宣传的历史之外的历史充满别样的人情、信仰与执念。译注补充了些逸闻趣事,但也颇为画蛇添足,不时发表一些代表全体国民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后见之明”。
7、贺桂梅《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北京大学2014年。深受震撼。老师的理论是成系统的。论文很扎实,不晦涩难懂,但也不好读。感觉第四部分稍微亲切点,也最见功力,充分而深刻地体现了序言中所说的在“看清总体性的历史结构的情形下”,“通过‘批评’的方式保持对社会与文化现实的关注。对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现象及其市场运作与话语机制,做更深更广的观察与批评”。很能打开眼界。